有兩個副食商店,它們經營商品的種類、規模大小、聽處地段的特點大致相同。但是,一個商店賺錢,另一個商店卻賠錢。賠錢商店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這麼兩條:一是銷貨額比賺餞商店少30%;二是由於損失浪費嚴重,費用額比賺錢商店卻多25%。這個賠錢商店,在營業時間,有好多營業員不售貨卻去幹別的事情,有些去會計室,小倉庫聊天。附近居民到這個商店經常站長隊。時間久了,人們說:多走幾步到別的商店也比站長隊花的時間少。於是,這個副食店的銷貨額就不斷下降。銷貨額下降,毛利額就減少,費用又高,最終影響到了商店的經營成果。
國營企業賠了錢,就要由國家財政補貼。如果所有國營企業都經營管理不善,都由國家財政補貼;那麼,我國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就不知哪一輩子實現了。
因此,經理應當注重不斷改善本企業的經營管理,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完成較多的商品流轉額,以便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為國家增加資金積累。
國營企業上繳的稅金和利潤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隻有不斷為國家增加資金積累,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才能發展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事業,才能增加人民收入,擴大社會福利事業,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才能鞏固國防。總之,才能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多年來,“四人幫”惡意地把社會主義企業盈利與資本主義企業盈利混淆起來。誰要重視經濟核算,講求經濟效果,注意增加盈利,那誰就被扣上“複辟資本主義”的帽子。直至現在,有些企業的幹部還心有餘悸。
社會主義商業利潤與資本主義商業利潤的本質區別。
第一,社會主義商業利潤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又歸全體人民所占有。商業企業把利潤繳給代表人民利益的國家,國家把集中起來的財政收入又去用於擴大再生產,發展文化教育和其他人民的福利事業。資本主義商業利潤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它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關係。這些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利潤,相當一部分被他們吃喝玩樂所揮霍了。
第二,社會主義商業利潤是在遵從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執行國家計劃和遵守財經紀律的前提下,通過促進生產發展,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商品流通,改善經營管理,厲行節約,降低流通費用取得的。資本主義商業利潤是通過市場競爭,投機倒把,加重對勞動人民剝削取得的。
第三,社會主義商業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的發展,為了滿足整個社會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做好商品供應工作與取得利潤是一致的。而利潤增加代表著國家物質財富的增加,它進一步促進社會生產發展和擴大商品流通。資本主義商業企業經營的唯一目的是為了追逐利潤,經營商品隻是為獲取利潤而采取的手段。
因此,經理應在執行國家政策,提高商業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重視經濟核算,講求經濟效果。商店在經營過程中,應以全部收入抵補全部支出,並有盈餘,不能出現經營性虧損。對政策性虧損,必須核定虧損數額,超過計劃允許的虧損額,應限期扭轉,決不允許以政策性虧損掩蓋經營性虧損。
怎樣計算商店的利潤。
商店的利潤是由商品純銷售額、毛利額、商品流通費、稅金、商品經營利潤、附營業務利潤及其他備項收支淨額等因素構成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利潤總額=商品純銷額——商品銷售進價——商品流通費——銷售稅金±附營業務利潤(虧損)±其他各項收支淨額。
商品純銷售額是商店在一定時期內銷售全部商品所取得貨幣資金的數額。它反映了商店的工作量,對商店計算毛利額及最終的利潤總額有著重要影響。從上述公式可以了解到,商品純銷售額是一個被減數,這個數額越大,利潤總額則越多。經理應發動職工擴大商品銷售,及時收回銷售商品的貨幣資金。
毛利額是商品純銷售額與商品銷售進價之間的差額,又稱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是:
毛利額=商品純銷售額(售價)——商品銷售進價。
毛利額是補償商品流通費用和實現商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毛利額占商品純銷售額的百分比即毛利率,也稱進銷差價率。計算公式是:
毛利率=毛利額/商品純銷售額(售價)×100%。
商品流通費用是與商品購進、運輸、保管和銷售有關的經常發生的開支。流通費用額大小與商店取得利潤總額發生直接關係。從前麵的公式中可以看到,它是一個減數。費用額大,利潤額則少:費用額少,利潤額則大。經理應堅持勤儉辦商店的方針,力爭減少費用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