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您的壽宴一年才一次,怎麼隻能小小的用點膳食就行了呢,還是遍請賓客的為好。”皇上把茶杯放下,對太後說。
安如隻是默默的聽著,並不發言,而一旁的沁蕊張了張嘴,欲言又止終究還是選擇了閉嘴。安如看在眼裏,心想沁蕊這個女人還不是太傻,知道什麼場合該說話,什麼場合該閉嘴。太後和皇上正在商量壽宴的事,一個認為要低調樸素,一個要張揚奢華,明顯對不上頭的兩個人萬一一言不合就鬧翻了,吵了起來,兩人身居高位,受苦的隻能是她們這些身在局裏,卻又沒有多大發言權的人。
安如久居深宮這麼久,對這些事看的也是太透徹了,她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安如是個聰明的女子,懂得討太後歡心,太後才會這麼喜歡她。
現在兩人各執己見,沒有個結果,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等兩人給個結果,這樣最不容易惹火上身,是最安全的方法。
“皇兒,哀家以前並不是名門家養在深閨裏的小姐。哀家經曆過你們沒有經曆過的生活。京城現在雖然看著很繁華,但離京城遠的地方呢?皇兒你去過嗎?你見過吃不上飯的百姓隻能吃草、吃樹皮的日子嗎?他們每天都吃不飽,大魚大肉簡直是幻想,隻求有點吃的,能養活妻兒子女,就很滿足了。”太後看著容恬,意味深長地說。
容恬聽了之後一愣,他沒有經曆過吃不上飯的日子,他剛被生下來,就是皇太子的身份,在皇宮裏養尊處優的生活著,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思,他沒有離開過京城,看那些吃不上飯的百姓的可憐的模樣。他養尊處優的生活著,餓了就招招手,自然會有人給他跑前跑張羅吃的,而且每樣都是山珍海味。
“母後……”容恬長了張嘴,接不下去話。
“皇兒,要為百姓著想,才是個好皇帝。”太後娘娘意味深長的說。
安如聽了在心裏誇獎了太後一番,懂得百姓疾苦的皇帝才是好皇帝,知道為皇上分憂的太後才是好太後,太後娘娘已經充分的做到了這一點。如果皇帝是個明智的皇帝的話,天下百姓也用愁苦著吃不飽、穿不暖了。
“母後,您年輕時經曆了這麼多苦難,現在您是後宮最尊貴的人,應該把以前的遺憾都補償回來。孩兒會孝敬母後的。”容恬說。
看皇上這個意思,還是不打算放棄自己的想法。太後壽宴上,肯定會有外使和大臣獻上一件件全天下都罕見的物什,這對擴充皇宮國庫有著不可限量的好處。既然是壽宴,那麼就必須有歌舞伴奏,皇上容恬在百官之中是出了名的花心,怎麼會放過這麼一個采豔的好機會,他會讓大辦宴席也實屬意料之中。
容恬的花心確實是出了名的,這樣說並不誇張,我們有史實為證。
去年,丞相為迎接外國使臣來我國出訪,準備了幾名歌姬和幾名舞姬,在晚宴的時候,歌姬和舞姬在賣力的唱歌、跳舞的時候,其他大臣和外國使者都在談話,偶爾為舞姬鼓掌,隻有容恬,在整個宴席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最中心的一名舞姬,盯著她水蛇般的細腰,眼睛再也離不開。宴會結束後,容恬就下旨把那位舞姬納入了後宮,封了個嬪位。
皇宮裏的事情是瞞不住的,第二天朝內朝外的大臣就全部都傳開了,說皇上如何如何的花心、這件事也被太監宮女們當作飯後趣事講了許久。直到多久之後,才平定了下來。
安如也知道這件事,所以她對皇上的要求並不感到意外,她嫁給容恬當了皇後這麼久,自然知道容恬的為人,他就是專門叫一批舞姬來宮裏表演,晚上不讓他們離開,也實屬正常。但這些事隻能自己在私下說,是萬萬不可傳到皇上耳朵裏去的,在背後議論皇上,這可是殺頭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