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開始相信“一上微博深似海,從此偶像是賤人”這句話,因為有很多明星大腕勵誌傳奇成功人士都在微博上被各種爆料,剝去了正義凜然的外衣,讓我們恍然大悟,“哇,原來他(她)是這麼個人。”
當原來我挺崇拜的對象——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被外籍妻子爆出家暴醜聞,我沒法不失望。出於專業習慣,我看了下相關資料,研究了一下李陽的成長經曆,發現早就有跡象表明他的婚姻之路必將走向這條崩潰的死胡同。
李陽幼年性格內向,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缺少家庭關愛和正麵鼓勵,為他的整個成長經曆書寫了暗淡的一頁。從英語中尋求突破點之後的李陽極享成功後備受矚目的英雄情結:“我認為英雄創造了曆史。在中國的英語教學史上,我必然要留下一筆的。這是全世界媒體的共識。”這種強烈的自信,與他少年時強烈的自卑形成了兩極。他永遠都要處在別人的關注點上,具有極強的表現欲,無法接受別人的質疑,這或許會讓他的事業更成功,但如此極端的個性注定不能維持一個幸福的婚姻,注定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伴侶。
事實上,李陽公開承認,他視這場涉外婚姻,包括三個混血女兒為“研究美國的家庭教育”的產物。他真心覺得家暴問題是雙方的錯誤,“我肯定要把醜話都說出來,說這個美國人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在我周圍,我也看到了另外一種家庭暴力,就是妻子對丈夫的語言和冷暴力”。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妻子Kim刺激他,他也不會大打出手。“如果從中國角度出發,那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都有暴力傾向。但我承認錯誤的時候沒說這個,其實我不動她也會動,隻是女人(暴力)的形式不一樣,她是砸東西。”
與李陽一起創辦“瘋狂英語”品牌的前“瘋狂英語”總校校長歐陽維在Kim曝光家暴之後,曾意圖前去探望,遭到Kim拒絕,理由是歐陽也曾有家暴史,而且是在妻子懷孕的時候。
這時候歐陽維為李陽辯護說:“李陽打老婆可能是無意的,但你知道他不對你還罵他,你傷害李陽就是有意的,其實你比李陽更壞。下一個打老婆的人就是從罵李陽的人中誕生的。”
這話連李陽都有些聽不下去,笑著說:“這隻是一種解釋方法,他們肯定不認同。”
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邏輯。打你是有理由的,可能是你脾氣不好,或者你不會做家務、你對老公不體貼、你出軌,所以你就應該被打。即使男人打了你,你先要自我反思,否則有可能下次還要挨打。
這種荒謬透頂的邏輯甚至得到了某些女性的認同。家暴事件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時候,李陽在上海給一班媽媽做家庭教育講座,本來設想現場可能會有媽媽打出抗議橫幅來,結果三天過去,課堂平靜如昔。他主動提起這件事,有媽媽說,“你老婆也太不像話了”。
“最後竟得出這個結論,中國人還是給麵子。”李陽說。
家暴就像吸毒,一旦施暴的一方感覺到用暴力征服一個人的意誌的快感,他就很難控製住自己不去動粗。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還會由生活矛盾醞釀到一定程度才能引發暴力,那麼隨著暴力的泛濫和肆虐,這個預警線會越來越近,發展到最後,可能任何一點分歧都會引起他們拳腳相加。李陽“深刻懺悔”沒多久,Kim再次爆料他在雙方一次會麵時意圖動手,不得不報警來製止他。
總有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女人對男人態度軟弱,心存幻想,抱著僥幸希望這次會是最後一次。李陽用自己的表現再次證明,因為反思得不夠徹底,正視內心的醜陋不夠深刻,接受治療的決心不夠大,自然不會真正地改變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陋病。更何況,還有周圍這些施暴有理、動手無罪的邏輯為他提供著強大的心理支撐。即使他們會勉為其難地“道歉”,但從內心深處,他們還是把責任推卸到對方身上來掩藏自己的犯罪感,並因為被迫“道歉”而感覺羞憤和怨恨,為下次施暴提供了依據和口實。
對家暴說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