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青春期待破繭而出(1 / 2)

我有一個閨蜜是高中同學,別人都好奇兩個很不搭的人為什麼會湊到一起。

她嚴肅,習慣獨來獨往,很多同學對她都是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我相對活潑一些,朋友多,用官樣話來說就是:群眾關係好。

我們做朋友的媒介是作文都不錯,某次我的一篇作文被老師當眾朗讀,她很有感觸,課後主動和我說話,於是聊出了共同語言,成了死黨。

即使成了朋友,我們之間一樣有很多不理解。拿一件最簡單的事情來說,鋼筆沒有墨水了,我會很自然地敲敲前麵男生的後背,問他:同學,有鋼筆水嗎?雖然他是新來的,我不熟悉。

她會很緊張地說我:你為什麼向他借呀,萬一他不借給你,多丟人啊。我滿不在乎,不借就不借唄,大不了下次再不找他了。

總是有些在我看起來輕描淡寫的事情,在她看來嚴重得大過天。她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一旦認定你,死心塌地。但她沒有給更多人了解她的機會,她浪費了自己那些美好的品質,隻肯給世界一個冷漠的剪影。

最近常常想起那時的她,因為我又看到了太多同樣的剪影。

一個署名為“迷茫的女生”的女孩來信說,自己二十三歲剛剛大學畢業,因為性格自卑,戒備心很強,總像一隻刺蝟一樣保護自己,喜歡生氣,害怕別人不喜歡,到現在都沒有戀愛過。她沮喪地寫道:連撒嬌我都不會,甚至在父母麵前都不懂得怎麼撒嬌。

菲則是另外的苦惱,她有一對最謹慎、最傳統的父母,總擔心她會在外麵受到傷害,從小就限製她和同學交往,假期都是一個人被鎖在家裏,這造成了她很不擅長人際交往,總是給別人一種客氣、不易親近的印象。工作以後,一方麵害怕被別人忽略,想主動;一方麵心又打不開,不習慣和同事接近,內心很孤獨。

霞和菲差不多,家庭對她影響很大,爸爸老實,脾氣好,但沒本事。媽媽要強,努力掙錢,但脾氣暴。她的童年被貧窮、爭吵、痛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培養了她不依靠別人的獨立意識。隻是太要強的背後,是不夠陽光的心態,還有安全感的缺乏,這些問題在戀愛中體現得很充分。明明很需要朋友關心,卻總是一副離開你也無所謂的樣子,朋友也慢慢失去了關心她的動力了。

她們正當青春妙齡,卻被束縛在厚厚的繭中。當世界在她們麵前展現出繁花似錦、多姿多彩的一麵的時候,她們伸出手來,卻發現與世界之間橫亙著一層透明的牆,所有的繁華和美麗都是別人的,不是真正地屬於她們。

這種被隔絕、被忽視、被遺忘的感覺,是很多人在青春時得到的附贈品,也是青春青澀的味道。

孤單,是因為不知道怎樣對世界表達自己;戒備,是因為擔心有人發現真正的自己;自卑,是因為還沒有足夠的自信。她們活得不放鬆,不舒展,因為不放鬆、不舒展而個性模糊,畏手畏腳,所謂沒有女人味、不知道怎麼與人打交道、嚇跑戀愛對象,種種問題的出現都是由此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