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在台北,可米睿智是老大,在內地,可米睿智有銷售網優勢,可以隨時轉化為一定比例的市場占有率。但在其他地方,可米睿智可沒那麼大優勢。其他公司的偶像去開拓不也挺好,偶像市場要做大做強,市場不萎縮,自家的偶像才同樣有飯吃。本質上,這是一榮共榮的關係,在台北大家競爭,也是良性競爭。
沒辦法,提到綜藝,就不得不說到台北現在的偶像市場形勢以及娛樂圈現狀。跟整個全島經濟下行趨勢已經形成相比較,娛樂圈成了逆勢上揚的堅挺存在。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從九九年底開始,可米睿智異軍突起,給娛樂圈新創造了利益增長點。這幾年火的是跟偶像,跟年輕一代相關的產業。不管是偶像劇也好,偶像情景劇,戶外綜藝也罷,都是偶像當先。
該冬眠的繼續在冬眠,快餓死的繼續沒飯吃。電影業籠罩在陰霾之下都好些年了,並不會因為偶像們的出現而詐屍。傳統秀場綜藝,也都死的差不多了。除了個別還因為擁護者眾多的主持人存在還活著,那也純粹是因為偶像把其他粉絲占領的差不多了。正好這些大爺大媽抱團取暖,還顯的生機勃勃起來。
本質上這是新事物的發展規律,而不是老樹開新枝的改進而導致的蓬勃發展。杜翰文可沒那個能力去改變舊世界,隻能玩個新領域。就這還是靠了多少人一起的努力,才有了現在的局麵。偶像市場的紅火,帶動的是因為整個大環境經濟下行壓力大時資本投資新趨勢。不動產投資沒賺頭,實業不好做,股票沒起色。去投資娛樂業啊,隻要有個偶像紅了,那不賺翻了。
資金的大量流入,讓電視台自身投入也有了保障。現在單集幾百萬的綜藝節目依然還存在,跟幾年前沒什麼變化。要換杜翰文穿越那會兒,幾百萬製作費的綜藝這時候早就死絕了。同樣,電視劇的投入也在增加。這一點卻不是因為看到偶像劇市場火熱而盲目的增加,而是大家發現隻要賣去內地,連帶的DVD收入和商演,演唱會收入真是賺到手軟啊。
隻不過要賣去內地,這錢,是要跟可米睿智分的。誰讓可米睿智有內地的銷售渠道呢,不想跟可米睿智分,可以啊。你看哪個傳媒集團跟小幸運沒有協議,你就去推銷嘛,這時候內地可不玩反壟斷調查。
實際上可米睿智要價也並不高,是處於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地步。而且可米睿智主要收的是渠道費用,也就是電視劇播出的這部分內容。至於你家推出的偶像後續的商演,出唱片,跟可米睿智沒關係。所以盈利的大頭,經紀公司和製作方都是有的賺的。
有的賺就是良性發展,今年一年,預計在內地播出的台劇達到六部。這是個什麼概念,想想央視一年在黃金時間才播幾部電視劇。當然這六部,都是在衛視台播的,所以在播出時段上是有重疊的,不是一年全覆蓋的那種。但這也是一個很恐怖的銷售量了,實際上在柴稚屏的預想中,除去可米睿智的作品,能有個兩到三部的出貨量就算是很客觀了。現在這個數字,真是有點沒想到呢。考慮到引入劇限額,今年台劇壟斷內地舶來劇收視市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充足製作費帶來的不一定是優質作品,這一點是共識。但沒有充足製作費,想要做個叫好又賣座的偶像劇,那必定不可能。製作費決定了製作方能邀請到什麼級別的偶像,而偶像劇就是看人的。粉絲是為偶像買單,不是為電視劇內容買單。充足的錢,好的偶像,ok了,這樣的偶像劇,故事性尚且不論,市場反應卻是相當好的。
可米睿智也在其中賺了一小筆,連朱嘯天都弄出去演戲了,更別提現在正活的幾位sj的偶像。雖然還不能演主角,但第三男主角這樣的位置,還是很有保證的。可米睿智也願意給其他公司這個麵子,偶像市場的繁榮,是需要作品內容去充實的。這一點,一直是杜翰文給柴稚屏默默去影響的。不然依照柴稚屏的性格,當然是趕盡殺絕,一家獨大來的爽快。
事實上,柴稚屏也看到了現在這種局麵的好處,雖然在台北,公司收益稍有減緩。但在海外,利潤率卻是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