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一直靠寫作為生。工作單位,無非是給我提供了一個臨時的通訊地址而已,除此以外,也許僅能增添我創作的素材。
我換動了很多單位,也嚐試過多種體裁,目前的創作主要分三部分。一為小說,以小小說為主,主要刊發於《短篇小說》《百花園》《中華傳奇》等文學期刊,向文友們證明我還活著,而且沒有倒掉文學這碗飯;二為特稿,也就是社會紀實類報告文學,主要銷往《知音》《家庭》《深圳青年》等大眾期刊,以撈取巨額的稿酬,從而改善家人以及我自身的生存環境;三為暢銷書稿,以推介電視熱點欄目台前幕後的故事為主,為我以後向電視事業發展打基礎。
生存的壓力迫使我離文學越來越遠,距文化越來越近,漸漸的,我也就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作家,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寫手。讀者需要什麼,我就生產什麼。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再去玩點兒新花樣,尋求發展。而小小說這種文體,正好可以容納我所有的小聰明。
我曾經樹立起一杆叫做“調侃小小說”的旗幟,想借古代名人既有的聲望來編造現代故事,達到借古諷今的效果,《李白當記者》《李白當編輯》《西門慶和他的兩個未婚老婆》等,就是我當初的實驗品。後來,我又以自己為調侃對象,創作了《狐仙夜訪鄒當榮先生》係列調侃小小說;采取新聞和小說相結合的方式,撰寫了《我和趙薇的故事無關風月》等文學期刊和大眾期刊都歡迎的稿件。盡管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卻令人耳目一新。
就這樣,在小小說文壇,我成了一個神出鬼沒的“魔教”中人。感謝《小小說選刊》的編輯老師打破門派歧視,讓我可以在小小說的百花園中施展旁門左道的邪派武功。
我也曾一度覺得困惑,不知這小小說要怎麼調侃才能保證可讀性和深度兼顧,並為此求教於省作協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原來他也有類似的困惑,他也想得千字千元的高稿酬,卻苦於找不到門道。他說,同樣是謳歌真善美,鞭笞假惡醜,何必在乎表現形式呢?隻要堅持在寫,隻要寫出來的東西有人要,管它是什麼體裁?文學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墨守成規,還有什麼發展可言?唐詩宋詞元曲當年是何等繁榮的文體,如今雨打風吹,早已被曆史的風塵淹沒於書櫃,可見,世上所有的文體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啊!
我覺得他的話有些道理,也就悶著頭一頓亂寫,果然,應了“亂棍打死老師傅”一說,通過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當然,我並不認為自己的做法萬無一失,也許這是一種玩火的行為,甚至會成為“調侃小小說”這種實驗文體的犧牲品,但我無怨無悔,並自信說不定哪天還真的會玩出個新花樣來。
1999年10月於長沙
鄒當榮創作年表
1992年開始文學創作,在《洞庭之聲》周報發表散文和“一句話劇評”若幹。
1993年輟學,一邊在《洞庭之聲》編輯部打工,一邊開始寫新聞和詩歌,先後在《散文詩》《星星詩刊》《詩神》《詩林》《詩歌報月刊》《青春詩歌》《葡萄園詩刊》等發表詩歌若幹。其中組詩《古裝世界》榮獲《女友》雜誌第4屆青年路遙文學獎大賽優秀獎。
1995年擔任嶽陽市文聯《洞庭湖》文學雜誌編輯,開始小小說創作,處女作《狗命關天》在《洞庭湖》發表後,被《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轉載。
1996年在《女子文學》發表小小說《老婆這個同誌想美容》,被《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入選《中國當代幽默微型小說選》。
1997年在《青春》發表小小說《別人的帽子》,被《微型小說選刊》《作家文摘》轉載,入選《中國新文學大係(1976—2000)微型小說卷》《微型小說精品集》;在《少年文藝》發表小小說《一根毛竹》,成為浙江省中學語文試卷閱讀分析題範文。
1998年出版作品集《狗命關天》和詩集《打工仔》,被《微型小說選刊》作為“當代微型小說百家”在封二隆重推介。當地記者以《打工仔6年苦圓作家夢》為題,在《短篇小說》和《中學生文摘》上報道了他艱難打拚的成才經曆,使他意外被招聘為《年輕人》雜誌編輯記者。他撰寫的紀實特稿《年輕人,你怎麼惹李湘生氣了》轟動全國;在《少年文藝》發表的小小說《生財》被《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入選《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排行榜》;在《佛山文藝》發表小小說《燈泡》,被《微型小說選刊》轉載。
1999年進入小小說創作多產期,成功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今日女報》開了鄒當榮“調侃小小說”專欄,《小小說月報》把他作為“每期一星”在封二隆重推介。他不但在《知音》《家庭》《深圳青年》等發表了幾十萬字的紀實特稿,而且在《熱風》發表了中篇小說《無言的結局》,在《小說界》《少年文藝》《佛山文藝》《芒種》《青春》《短篇小說》《中華傳奇》《天津文學》《山西文學》《當代小說》《小說月刊》等發表小小說60多篇。其中,《對麵的明星看過來》入選《複旦大學初中語文拓展讀本·現代文選》《中國小小說排行榜》《當代小小說名家珍藏》;《李白當記者》榮獲《百花園》幽默傳奇小小說征文優秀獎,被《小小說選刊》轉載;《李白做編輯》被《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入選《中國新時期微型小說經典》《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精華》《微型小說選刊係列精華本·諷刺卷》;《總經理給我擦皮鞋》《母親的“絕對隱私”》《寫“曆史巨著”的作家》被《青年博覽》《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中外期刊文萃》轉載,入選《當代小小說名家珍藏》;《愛又如何》被《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入選《1999中國年度最佳小小說》《微型小說選刊係列精華本·情愛卷》;《武大郎擦皮鞋》榮獲1999年湖南省報紙副刊作品年賽評選三等獎;《寫詩歌的男人和賣爐鍋的女人》被《青年博覽》《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入選《微型小說選刊係列精華本·情愛卷》;《出名》被《小小說選刊》轉載;《三個和尚找水喝》《賈寶玉的選擇》《榮家灣的女孩》等被《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參加了《百花園》《小小說選刊》舉辦的跨世紀小小說作家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