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坎坷仕途(2 / 3)

徘徊了許久,終於站定在了門前,李商隱深吸一口氣,大步向前,就那樣直挺挺地站在了恩師麵前。他的心思,昭然若揭,並且已經全部都擺在了臉上,喜悅裏摻著隱忍,勤奮還有不甘。令狐楚這個明眼人又何嚐不懂,他是個愛才之人,又怎忍心讓這最純潔的心思,被玷汙。

窗外一輪明月,懸掛高空,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整個庭院,聖潔的光輝,有些空曠,有些寂寥,遙不可及。屋內的兩個人各自心思,一個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的心思,一個猶豫不決,欲訴不能語的傷感。

房間裏一片寂靜,窗外的蟬鳴也仿若知道屋內的人兒在進行怎樣的糾結思索和等待,隻在一旁守候,生怕誤了誰的心,錯了誰的人生。

當李商隱邁出房門的時候,以為天都亮了,卻還和來時一樣,月光依然透徹清亮,夜晚的樹林格外的靜謐,安靜無言令人心悸的恐懼。

這個等待,仿佛耗盡了他半生的心力,當恩師點頭的那一刹那,繃緊的那根弦突然就放鬆了,碰出暗啞嘶鳴的顫音,不知喜不明憂。如此,他便再一次擁有了春試的機會。

即使黨爭不被最敬愛的恩師看好,他隻能義無反顧地前行,無論結果怎樣,總是爭取過,才有可能得到。收拾了行李,終於踏上了這一步,前麵是萬丈深淵,後麵是龍潭虎穴,李商隱隻能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都城,唐朝的命脈,巨龍在這裏盤旋,無數雄鷹在這裏起飛。人如流水馬如龍,繁華的都城,自然不是李商隱來處所能相比的,尤其是在科考期間,這裏更是人潮擁擠,到處能看見一些書生,作出各種天差地別,迥異的行為。有的是一身凜然正氣,抱打不平,偏偏還有人為禍事端,道貌岸然,做了不少給天下人丟臉的事情。

經曆了世事滄桑的李商隱卻並不會不顧能力幫助別人,量力而行,不會誤己,也不免徒然悲傷一回,給了絢麗的希望,又如煙花般迅速破落,讓人在地獄天堂極端墜落。

無論是在人潮擁擠的白天,還是燈光璀璨的夜晚,有一個人一直在努力的奮鬥,雖然默默,但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憑借自己勤奮的汗水一鳴驚人,衣錦還鄉。那是何等的榮耀與自豪,不分才子小人,就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哪個人會不希望被別人高看一等,自己高人一等呢。

李商隱渴望為官,並不隻是因為他有濃重的愛國情懷,也是為了理想,為了家人,當然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他幼時便已名聲在外,但是他不能在別人的麵前驕傲地仰著頭,因為他很貧窮,雖然有著皇族的血緣,卻隻是一介布衣。

當試卷發下來,那一顆李商隱激動得幾乎欲落淚,這是人生的轉折,他堅信自己勢必會走向一條繁華之路。於是,開始揮筆書寫華章。

轉眼,春試已經過去了,李商隱還住在客棧,焦灼地等待放榜的日子。他的內心先是自信的,然後才是有點懼怕。他一直相信自己的能力,雖不是通天之作,但也不算是凡夫俗品,那裏的心血,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自己斟酌再三才落筆的。

考試過後,李商隱心中的大石頭也減小了七七八八,雖然心中依舊盤旋著忐忑的等待,但是他還是有興致走到外麵,去看一看這個不同於家鄉的繁華城市是積澱一種怎樣的文化,蘊藏怎樣的美麗風情。

本就是不大的年紀,如今卸下科考的包袱,就像是沒了韁繩的小馬駒,自然是更加歡快地奔跑撒歡。正是青春年少好時光,沒了歲月的枷鎖,過了幾天逍遙自在的日子。

晴天霹靂,總是來得迅猛,避無可避,隻能生生承受那威猛的破壞力,前一陣還讚歎風光美景,發榜的那一刻他便如窮困潦倒的病漢,手裏拎著酒壺,沒有休止的酗酒。他感歎道:自己真是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啊。

前幾天還聽見別的才子說打點的銀子沒送出去,擔心會被名落孫山,有些人還洋洋得意,大樹後麵好乘涼,巴結巴結主考官,榮登科舉就是囊中之事了。當時的自己滿懷信心,感歎這些人的無知和愚昧,如果真的是有才能,怎麼不會高中,報效國家。現在他不知誰才是那個愚人了,有人歡喜有人憂,命運不知會隨時走到他的身邊,或喜或悲,難以預料的未來。

欲構中天正急材,自己為何會如此多舛的磨難,國家需要人才,自己亦吟詩對文,一腔熱血,洶湧澎湃的要衝毀了身體,卻得不到重用。這世上許多為難的事,有的時候真的身不由己,有的時候的確無能為力。

3. 人欲天從竟不疑

人欲天從竟不疑,莫言圓蓋便無私。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人欲》

那一年,一切安好,長安城風采依舊,人們依然在為衣食忙碌奔波,貧窮與富有,高貴與卑賤,活得相同,卻又不同。平凡的人,無論是怎樣的出身,懷著一顆簡單的心,順其自然地活,不是懦弱,隻是天性本然。逆來順受那就另當別論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但威武不能屈,貧賤不移,這是一種骨氣,深深溶於骨髓。我們不必睚眥必報,但是以德服人,我們不能逆來順受,最底線的東西是拚了命也要爭取的。

李商隱是個平凡人,少許懦弱,一些驕傲。在困境中,他迷茫過,也掙紮過,也曾執著不悔,也或許怨天尤人過。這一次,他感受到了一種刻骨的絕望。他不知是怎樣走回家中的,這一路很是混沌,腦袋變成了糨糊,一晃就沉重的頭疼。他隻記得到家了,茫然地看了看年邁的母親,又無神地看了一眼幾個弟妹,就什麼都不記得了。

隻是想躺在床上,就這樣一直睡著,什麼都不思考,沒有痛苦,隻讓意識慢慢地飄散了,好像自己不是自己,什麼也不是,才能緩解那極致的痛苦。

他仿佛與靈魂失散,活脫脫地像個木偶人,中了邪似的嚇壞了家人。即使母親下了血本去請有名的大夫,也是無能為力。因為心病還須心藥醫,如果他自己放不開心結,那天上雪蓮、千年人參也都是毫無用處的。

一趟功名路,卻落魄歸來,好好的孩兒,如今卻是一副不死不活的樣子,母親心中悔恨交加。悲痛兒子名落孫山,功名無望,卻也悲憤他的軟弱,隻考了一次,就像丟了大半條命,以後的生活又要何去何從。母親雖是又氣又悲,到底還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那種血脈相連的情感始終還是微妙地牽係著她的心。這世上,哪有母愛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即使癡傻或者瘋癲,那都是心頭的寶。

李商隱終日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飯也不能吃,總不能就這樣餓死,家人每日3次喂水,整碗水喝進去的還不如灑了浪費得多,甚至都沒有家人眼淚的容量大。幾日下來,他原本清瘦的身體,如今變得更加孱弱了,隻剩下皮包著骨頭。

李商隱聽見了哭聲,知道誰在哭,也知道他們為什麼哭,但他卻仿佛被閉塞了感官,隻能看到遊蕩的自己。

這樣糊塗了幾日,他忽然聽到有人說要去找恩師,李商隱這才清醒了片刻,恩師教導他讀書習字,又事事照拂,如今怎麼能因為自己再去煩擾恩師,讓恩師知道他的弟子多麼不成材呢。

令狐楚的兒子在這次科考中了考中了的並被授予了是弘文館校書郎的官職,這消息是和李商隱落榜的消息一起傳回家的,令狐楚呆愣了很久,一直在書房裏,突然喚來了湘叔,令狐家的管家,急忙去把李商隱找回來,那個倔強又自信的孩子說不定會怎樣傷心。

這個老人是何等喜愛他的弟子,那個總是謙虛的表情,偶爾又自傲得過頭,像隻華麗的孔雀,展開尾巴,炫耀自己的羽毛。令狐楚突然很想那個孩子,還記得初見時內心膽怯又裝出一幅鎮定自若的樣子,這幾年在府裏,生活的好了,也不再是從前那麼瘦弱,以前蒼白的麵,瘦弱的手,好像經不起大漢輕輕推一下。

還記得李商隱離開時,那份隱忍的喜悅,整個眼睛瞬間像珍珠一樣晶亮,這個美好的少年,雖然受了很多苦,還是太過純良,很多的人世險惡,身不由己卻不明白。

“袖裏新詩十首餘,吟看句句是瓊琚。如何持此將幹謁,不及公卿一字書。”這首詩的名字叫《行卷》,是白居易創作的,無論文采如何,文章怎樣,也比不上公卿的一紙書信。

瓊漿玉液,沒有那裝盛的夜光杯,也無用武之地,才子偉人,古今才子多如是,又有幾個功成名就,成一番風雲事業。

千金易得,伯樂難求。令狐楚不是不想給李商隱去尋些門道,拜謁主考,隻是如今黨爭之激烈,一言一語都關係著身家性命。偏偏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九郎都順利地中第,被封了官,如今自己喜愛的學生李商隱就名落孫山,不缺才華,差的隻是那一卷行書。

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去年長安那一夜醉生夢死,李商隱被膩在了那個美夢之中,佳人相伴,把酒言歡,功成名就,好一番大事業,人人稱頌。站得越高,摔得越痛,極致的快樂,無窮的傷悲。夢裏鳳凰涅槃,夢外鏡花水月,一切成空。

令狐楚對自己的兒子雖然嚴厲,但生養之恩,融入血緣的親密,父母為了子女連性命都是可以舍棄的,何況隻是區區一點麵子。

可憐李商隱,念恩師情重,多年陪伴,換不來那一紙半言。心中雖無怨恨,總是徒添了許多傷悲。畢竟別人沒有義務必須為自己做什麼,我們在別人的庇蔭下生存,卻不能失了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