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魂歸故裏(3 / 3)

仰望天邊的時候,他也會想念自己的孩兒,四年未見,是否已經忘記了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在他們出生的時候他不在身邊,在他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叫的第一聲父親,也不是他。在親人麵前也如過路,匆匆來去,留下讓人不解的迷惑,他沉思的背影,為何會如此熟悉。

這樣平淡如水的日子很好,情緒也跟著安靜下來,在烈火如歌人生之中,奏出一曲高山流水。隻是事物到頭終有盡的時候,柳仲鄭被朝廷調派回了長安,任吏部侍郎,幕府解散了,大家也各奔東西,尋找另一個落腳之地。隻是李商隱一人茫然地站在忙亂的人群中,那樣的鶴立雞群,木訥的表情呆呆地看著不斷奔走的同僚,無論如何生命都是一樣的度過。為何就順其自然,跟著季節變遷,看枯葉綠枝,隨時間行走。

曲終人散,大家各自東西,有的隨著回了長安,還有人另謀他處。李商隱並沒有跟著回去,四年了,往事浮雲,如風輕縷,不堪回首。他尋了一架馬車,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不必規定路程,不用在意方向,放開韁繩,讓馬兒為他尋得前方。

看著麵前巍峨高山,懸崖峭壁,孤獨綻放,任世人癡癡仰望,依然向著更高更遠的地方觀看。這是王屋山,李商隱一段愛戀開始和結束的地方,每一段愛都是與眾不同,每一次歡喜都是不問緣由。

很多年前,在科考失利後,李商隱就是在這裏一步步登上玉陽山的,看見了那高貴如雲一樣的女子,隻是雲的墜落,下了一場雨,淋濕了每個人的心。

或許真的不應該要求太多,凡夫俗子,何必去追求那麼聖潔的事物呢,苦了自己,害了他人。尋著記憶中的路,慢慢地走,不在意盡頭,不需要正確,隻是想重溫往日,樹葉嘩嘩地作響,幾隻蟲在無聊地聒叫。

如今的那一池荷花,歲月連年,依然綻放,或許更美於往昔,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他還在這裏,隻是已經蒼老了,花兒依舊那樣豔麗,隻是她已不在了。

4. 終古垂楊有暮鴉

紫泉官殿鎖煙霞,欲取蕪城做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隋宮》

十裏秦淮,歌舞升平,漫步在江南的小鎮,看兩岸柳絮翻飛,這一方天地,永遠那喧鬧歡喜,滋生的憂愁總是隱瞞在黑夜之後,暗暗的啜泣。

李商隱又被邀請去了江都赴職,他永遠是作為一名幕僚,在大江南北的流浪,一方的停留不久,就要準備著暫棲之後的離開。他想,到江南也好,看小橋流水,枯藤老樹,在悲愴的生活中,這裏永遠是青色的年華。

他站在隋宮之前,看著豪華的宮苑,門前青磚鋪擺,屋內金碧輝煌,這裏曾經住著隋煬帝,隋朝的最後一位掌權者。曾經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也逃不過最後的一場屠殺,亡了國家,丟了榮華。不若李後主,在寂寞深院,獨自歎息清秋深鎖,一方小院,了卻餘生,歎前世今生,榮華富貴總是刹那煙花,來無影,去無蹤,消失之後,愁斷腸。

李商隱老了,在這江南煙花之中,他看到的隻是綻放後的淒涼,在淮河歌舞之後,聽見歌女無言的心傷。不是不悲傷,隻是難過之後又是什麼,一場徒然,既然無能為力,就隨著這塵世漂泊吧,等到下一個靠岸,迎接另一個浪濤。

一次次的病痛折磨得李商隱無法入睡,深夜白天利都會時常想起了從前,可能真的是老了,他已經不再憧憬,而是不斷陷入回憶。那些逝去的人一次次在夢中縈繞,想起了這許許多多的人。堂叔的諄諄教導,恩師冷厲言辭下的關愛,還有母親守在門前的遠望,原來生命中留下這麼多遺憾,隻是再也不能完成了。逝者已去,隻留一份思念,證明曾經的存在。

最終李商隱辭了官,回到了樊南,最初的故鄉,也是最後的歸骨之地。生命中的如此美好,都是和晚晴在此度過,如今回憶起那個琴聲中姍姍而來的黃衣女子,已經是痛徹心扉。

對於那份差事他已不再留戀,原來總是在年華老去之後,才能明白最想要的是什麼,最值得珍惜的是一直陪伴身旁的守候。

李商隱回到了故鄉,兒子站在門前等他,在他暗暗感傷的時候,對身邊的親人是如此地漠視,自己的親生兒子如今站在眼前,沒來由的陌生感,但是又被與生俱來的親情羈絆著。原來血緣真的是如此奇妙,見到兒子的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這世上還有和他相同血脈的人,即使他遠走,依舊還有人在門前守候。

看著空蕩蕩的屋子,能遮風擋雨,他想起了曾經夜半無人時候的悄悄話,原來很久前記憶還是這麼清晰,仿佛他才剛剛離開。

看著衰老的李商隱,眾人一片哀戚,因為他從前就是一副瘦弱的模樣,如今更是皮包骨,那幹枯的手指讓人格外心酸。

曾經還為他拋棄子女遠走而有些怨憤,隻是大家都是如此的煎熬,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不知道李商隱有多少次的傷心欲絕。李商隱在這度過他最後的時光,小袞師留下來照顧他的父親,父親蒼老的如此可怕,雖然相處時間很短,但他很敬重自己的父親。

夏日的午後,坐在院中,李商隱大多時候都是在靜默,眼中有著深沉的積澱。袞師已經看不到父親的悲傷了。李商隱把情緒斂藏,好像對什麼都很好奇一樣,那些很多年前的舊東西,還在一一觀賞。

靜謐的午後,陽光暖暖的,李商隱在溫暖中入睡,那樣的安靜,那樣的慈祥。袞師一直在旁邊守著,他有些害怕,這種安靜太過詭異了,他的內心總是不安的。

一日午睡醒來,李商隱要彈琴,拿出了晚晴留下的錦瑟。本是清麗的琴音,在李商隱收下卻晦澀的突兀,不是不好聽,隻是太暗啞悲傷,就像人心底的秘密,在一點點地撥出來,暴曬在陽光下,發出“滋滋”的響聲。

琴音緩緩地流出,感傷了這個庭院,把每個人內心的淒涼都勾勒出來,仿佛看盡一個人的悲涼人生,在是時間的磨合下,一點點消失。

悲傷的琴音從屋子到了庭院,又緩緩地傳出,若隱若現的悲傷,讓許多人感傷流淚。李商隱也在哭泣,一滴一滴的淚珠墜落在琴弦上,每一次的掉落都是一聲突兀的撞擊,仿佛人在激動處的起伏,情緒難以按壓。

眼淚越流越快,終於中斷了這哀傷的琴聲。都說斷弦折情,可這琴還依舊完整,他的情卻依舊殘缺了。經過了那麼多次的悲歡離合,終於尋得了一位攜手的女子,是要幸福百年的,隻是還沒有過上好日子她就已經離去。難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嗎!曾經相愛的女子,最後都是悲劇收場,即使再愛也不能相思,無法相守。

李商隱仿佛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坐在椅子上掙紮著起來,隻是嚐試了好幾次,依然無法站立。一旁的袞師連忙把父親扶到床上休息,內心突然湧出無限的恐懼,快要把小袞師淹沒。好不容易才看見父親,他感覺又要消失了,並且永遠都沒有父愛了。也隻能在記憶裏緬懷,拿著他寫過的詩詞默默地哀悼。

把李商隱扶到床上,袞師去準備吃的,隻是回來之後看見父親就睡著了,嘴角還掛著微笑。父親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這一次卻是那樣的開心與滿足。小袞師在由衷地為父親高興,隻是笑著笑著突然不安了起來,這樣安靜的氣氛,連呼吸聲都隻聽得見自己的。

去喚醒父親,輕輕地碰觸身體,沒有任何回應,使勁的搖晃,李商隱還是在笑著。原來他真的離去了,也行生前一番波折,死後就真的解脫了吧。

李商隱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在一年的秋天,秋葉蕭瑟,滿目的入景淒涼,那一個多情的才子,也在這個淒涼的季節離去了。結束了這艱難的旅程,去收獲另一個人生。

李商隱的死訊傳到了整個長安,不少人為之歎息,不論生前怎樣的仇恨,李商隱的能力雖然被淹沒,但是他的才華眾所周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的一生始終在燃燒著,卻隻有微弱的光亮,在人生的旅途,隨時被無情的風吹滅,哪怕隻是輕緩的小風浪。他的生前沒有人關注,死後卻在長安引起了轟動。他的詩文不斷被人抄誦,傳捧,他的仕途,他的愛情,全在一首首詩詞中表現。

消息傳到令狐府的時候,令狐綯險些暈倒,那個他決定永遠斷交的人竟然就這樣離開了。兒時的玩伴,年輕的摯友,雖然後來選擇不同,但畢竟是承載了兩個人的共同回憶。曾經堅決的要從人生中抹除掉的這個人,在他離世的時候,原來內心是如此觸動,也會傷心。

人生了就什麼都不在了,兩個人的回憶也隻有一個人來相守了,對與錯的辯論也不必在繼續了。年華匆匆離去,曾經的少年,白了滿頭青絲,仰望天空看漂浮的雲,看移動的鳥,還有絢爛金色的太陽。

在歲月悠悠中,總有一些人稍縱即逝,在卻能讓人一遍遍的回憶,午夜夢回,推開窗子,看著今夜清冷的月光,原來人生真的不過是一輪明月,不斷上演著陰晴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