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萊昂內爾:子承父業(1)(1 / 3)

內森·梅耶·羅斯柴爾德留下了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共同分享他的巨額財富。四個兒子之中,納撒尼爾(Nathaniel)選擇在法國安家,而其他三個,拜仁·萊昂內爾(Baron Lionel)、梅耶(Mayer)和安東尼(Anthony)繼承管理了他們父親遺留給他們經營有道的產業。控製和管理權全權交給了拜仁·萊昂內爾,他的能力及技能也使他完全有資格擔此榮譽,而他的兄弟們對金融業務並無多大興趣,反而把所有精力和關注都傾入到了更喜愛的事物上——以各種形式支持藝術、運動的發展。在他父親去世時,拜仁·萊昂內爾隻有28歲——對於接手如此複雜和龐大的企業來說,他還太年輕了。

但是拜仁·萊昂內爾證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擔起他新職位給他的責任。他具有很好的天賦,並且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他父親的金融技能,而這些都是在他父親的親自調教下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在他父親去世前幾年,拜仁·萊昂內爾就已經在公司業務上協助他了,而且,根據內森·羅斯柴爾德所創製的明智規則,使得他能夠徹底洞察各個方麵的運作細節以及完善地掌握所有的製度準則。內森·羅斯柴爾德堅持讓所有有關重要交易的通訊信息和談判會議必須讓他本人或他的兒子們處理他與他們討論細節,並鼓勵他們研究每個金融項目的各個方麵,讓他們從自己豐富的經驗中汲取養分,訓練他們能用最優的辦法處理問題、接手今後將會屬於他們的職位。年紀輕輕的拜仁·萊昂內爾由於原先接受的良好訓練,以及從他父親那兒繼承的優秀金融才華,他很快展露頭角,贏得了名譽和地位,而並沒有損害留在他手上的管理權。

內森·羅斯柴爾德很英明的發覺這將要“巨大的勇氣和小心謹慎才能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在得到它之後,你還要花費十倍的智慧去守住它”,他這一公正的評論很受兒子的推崇。拜仁·萊昂內爾似乎沒有多大意願去深思熟慮,而是向他父親所沉迷的一樣,激動而擔憂地將他的思緒全部都集中到了如何鞏固和保持他前輩短時間內積攢的巨額財富。在拜仁·萊昂內爾接手時,深謀遠慮、專心一致就成了企業的標誌。他從不將自己與任何泡沫公司扯上瓜葛,也謹小慎微地避免單純的冒險投資。他大量進行證券交易,但是他從不屈從於那些讓他父親大獲成功的花招和計謀來以此為自己牟利。對於父親在證券市場上擁有的無可比擬的撼動力及控製力,拜仁·萊昂內爾並不熱衷於要將此完全保持下去,因為在他看來,這些避免不了要發生的暗箱操作和權宜之計,並不是什麼光彩之事,雖然它們被證交所的交易商們廣泛運用。不言而喻,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小視,但比起他父親來,他還遠遠不及;可當公司降低影響力的同時,卻更大地獲得了公眾的尊重和偏愛。

在對外彙貸款的交易談判中,拜仁·萊昂內爾尤為活躍,因為這項交易很是合算而且風險相對而言幾乎是零,在所有生意中,他對此特別鍾愛。在他一生中,他的銀行接手過至少18筆外國貸款業務,貸款總額累計達到了1.6億英鎊。要想深入了解這些交易的細節內容,那就像是在說歐洲最近五十年來的金融史一樣,而且到頭來,我們什麼好處都得不到,因為所有這些交易的發起原因都是這麼一個——債務國緊迫的財政壓力。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每個借款交易發生的環境背景和條件情況,而這些特別之處與其說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曆史,還不如說是那些國家自己的曆史。對於所有的這些貸款交易來說,決定權毫無疑問地落在了拜仁·萊昂內爾的手上,這不僅是由於他作為一家族之長的影響而言,而且還是由於他的理性判斷力。他對買進賣出時機的準確覺察、對市場脈搏的敏銳感知、對每個有利於他達到目的機會的迅速出擊,這些才能都被人們廣泛認可。在拜仁·萊昂內爾經手的這麼多貸款業務中,我們應該提一下他與英國政府在1847年談判達成的愛爾蘭饑荒貸款,在1854年,貸款額追加了1600萬。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他都是俄羅斯政府的代理人。在對美國的成功債務撥款交易中,他表現突出;在1876年他貸給了英國政府總數達四百萬英鎊的錢,並從埃及總督手中即時購買到蘇伊士運河的股票。僅後一項交易,他就淨賺近十萬英鎊。在法德戰爭戰後協定上,拜仁·萊昂內爾作為銀行集團及金融家的代表出席,成功地穩住了外彙,提升了法國所獲的戰後賠償金額。他受托著手管理這樣一個縝密而重要的業務,無疑是對他超人的金融能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能力的最佳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