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附錄 羅斯柴爾德家族年表(3)(1 / 2)

“斯切夫先生是庫恩和羅布私人銀行的首領,代表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大西洋沿岸的利益,他被描述為金融戰略家,並擔任強大而又冷酷無情的標準石油公司財務部長多年。他與哈裏曼(Harrimans)、古爾德(Goulds)、洛克菲勒等家族在他們的所有鐵路公司聯手,並成為美國鐵路和金融領域的主導力量。”

1913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設立反誹謗社團(Anti Defamation League),試圖對“任何質疑和挑戰全球精英的人”打上“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c)”的標簽。

足夠奇怪的是,同年他們這麼做之外,還在美國建立了他們最後的和通行的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金。國會議員查理斯·林德伯(Charles Lindbergh)在12月23日通過的《聯邦儲備金公約》之後評價說:

“這個公約建立了地球上最龐大的信托機構。當總統簽署這個法案時,看不見的金融勢力政府就被合法化……通過這個金融和貨幣法案,各個時代的犯罪得以施行。”

說明聯邦儲備金是一個私人公司是很重要的,它不是聯邦的,也沒有儲備金。保守估計,它每年利潤超過150億美元。在它的曆史上,聯邦儲備金從來沒有公開過它的賬戶。

191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控製了歐洲三個新聞機構,德國的沃爾夫(Wolff,成立於1849年)、英國的路特斯(成立於1851年)、法國的哈瓦斯(Havas,成立於1835年)。

羅斯柴爾德和他的兒子們長期扮演著確定世界每日金礦價格的角色。這件事每天都準時於11點發生在倫敦市辦公大樓的同一個房間裏,直至2004年。

1921年:在亞各布·斯切夫指令下,在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CFR) 成立,有德係猶太人伯納德·巴魯茨(Bernard Baruch)和愛德華·蒙德爾上校會館(Colonel Edward Mandell House)建立。斯切夫在他去世之前給予的這個指令,因為他知道,在美國,必須建立一個組織,能夠支持挑選中的政客們參加選舉,並且能夠繼續展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對提議組建對外關係理事會(CFR),實際上在1919年5月30日,法國巴黎馬耶斯提(Majestic)大酒店裏的一次會議中,同意了這個決議。

對外關係理事會(CFR)成員最初在美國有大約1000人左右。這些成員包括美國各個工業巨頭,所有國際駐美國的銀行家,以及免稅機構的領導人物。實際上,這些人提供資金,用於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的競選使用。

對外關係理事會(CFR)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獲取媒體的控製權。這項任務交給約翰·D ·洛克菲勒完成,他設立了很多美國新聞雜誌,如《生活雜誌》(Life)和《時代雜誌》(Time)。他資助塞繆爾·紐豪斯(Samuel Newhouse)購買並建立一係列全國性的報紙,並資助尤吉尼·梅耶(Eugene Meyer)繼續購買一係列出版物,如《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Newsweek》(新聞周刊)、《每周新聞雜誌》(The Weekly Magazine)。

對外關係理事會(CFR)同時還需要獲得控製電台、電視台,以及電影工業的大權。這項工作則是由國際銀行家,華爾街投資銀行(Kuhn Loeb)、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瑞銀華寶(the Warburgs),以及勒曼斯家族銀行(the Lehmanns)共同完成。

1926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再次為倫敦地鐵電氣鐵路有限公司(Underground Electric Railways Company of London Ltd)集資,控製了倫敦地鐵交通係統的資金。

1929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利用美元緊縮,摧毀了美國經濟,新一輪的經濟危機開始了。

193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第一個國際銀行“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簡稱BIS)”在瑞士的巴塞爾成立。這個地方在33年前,曾經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錫安運動大會。

1934年:瑞士銀行保密法得到改革,使之成為一個令人反感的事物,其結果是限製銀行職員違背保密法。

埃德蒙德·德·羅斯柴爾德去世。

1938年:隨著納粹(Nazi)占領奧地利,所羅門·邁耶·馮·羅斯柴爾德和他的兒子們在維也納的銀行關閉。

1955年羅斯柴爾德在巴黎創辦康巴尼金融經紀機構(Compagnie Financiere)。

1957年:詹姆斯·德·羅斯柴爾德去世,根據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的媒體報道,他留下大筆資金給以色列國家來建設他們的國會大廈,科尼塞特(Knesset)。他說,科尼塞特應該成為“在所有人的眼裏,是以色列國家永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