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文完結了
正一教龍虎山一脈,假托漢代時張道陵之名,自稱是天師,而非玄之又玄的修道者,由此得以在凡間發展壯大。不過時間長了,教派之中魚龍混雜,跳大神的,請五仙的,鬼上身的,觀落陰的,也都算是天師一類了,因此名聲還真不見得很好。
此時就顯著那些仍舊一意修持道門正宗的修道者分外仙風道骨了,終南山上那些道士,即便修行不怎麼樣,好歹還有一分道家氣質,其實以毓夙看來,他們起碼還是規規矩矩的道裝打扮,反而比那些穿著各式各樣法衣、寶衣的修道者們顯得莊重多了。
終南山畢竟是在凡俗之中,地方就那麼大,就算設置陣法,也得本身就有足夠的地盤,不然總不能憑空搬來幾座山頭給修士們居住。好在,一路上悄悄走了不少修道者,他們都看著綏山正一派沒了大本營,眼見式微,就想著另攀高枝了,甚至還走了倆長老級的人物呢。
是以姚少司的臉黑得跟炭球似的,毓夙看著,覺得分外可樂。李白還寫過“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詩句呢,姚少司怎麼就不懂呢?同甘共苦、同甘共苦,不論是隻能同甘不能共苦,或者是隻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都不是合格的同伴,留著他們又有什麼用。
在終南山腳下的時候,毓夙還想著,不知道會不會在山上看見刻著一闋詞的石碑,或者影影綽綽的墳頭之類的東西,畢竟這地方是金庸大俠射雕三部曲的重要場景嘛。可等他一直走到山頂,看見了立著趙朗神像的道觀主殿玄壇金頂時,這才記起來這是個神話的世界。
趙朗已死,他的神像自然也就沒有了神念寄托在其中,頓時光華盡銷,就成了普通的木雕泥胎,顯出幾分破舊。毓夙撩起掩著神像的帷幔看了一眼,就歎了口氣。想了想,他將自己的神念抽出一絲,寄於其中。在趙朗活轉回來之前,他就先替趙朗看護著這裏吧。
一座道觀,或者一座寺廟,最要緊的就是依附著神明神念的那座神像、神龕。如果神明有靈,就算隻是破敗的小土地庵、坍塌了大半的山神廟,那也自有靈性。可如果神像之中沒有了神明的神念,或者是神明隕落,就算是蓋再華麗的廟宇,供奉再多的犧牲,也沒有用。
所以,毓夙想了想,還是放棄了把樹種在終南山上的想法。這座山,此時等於已經沒有神明庇護了,就算此時遷來這麼多修道者,過不了多久,一百年或者兩百年,這裏終究還是要敗落的。毓夙頂多就是分神看一眼,使這地方不至於被別的勢力殺滅根苗,卻沒法越俎代庖,連他家的興旺發達也一並扛下來了,而姚少司畢竟不是他們主祭的神仙,更不能管了。
也因此姚少司有些發愁,讓他眼瞅著自己的徒子徒孫們漸漸風流雲散,這也挺難受的。毓夙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把他介紹給終南山的那位長老,隨即就告辭了。
其實,姚少司完全可以另辟蹊徑,讓徒子徒孫們改出世為入世,然後供奉財神。世人所謂人為財死,為了財,死都不怕了,去拜個神仙又算什麼?與其讓凡人們去拜根本八竿子打不著的關公,姚少司才是正宗的財神座下大弟子嘛。
隻不過,毓夙是不會提醒他的。點醒了姚少司,毓夙又要從哪裏給趙朗找齊滋補他神魂的好東西呢?沒錯,毓夙已經想到了,凡人的香火,也是能潤養神魂的呀!
所謂鬼仙,就是人死了之後,靈魂修煉成仙的,他們就算有恰當的法門,但就像修道者必須吸收靈氣才能修煉,鬼仙也總得有什麼必要的東西給他們修,才能修得成就吧?
那東西就是香火了。或者說得更明確一點,香火一則是製那些社火祭香的時候,材料裏頭本身含著有仙靈之氣,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輔料,燒化之後,就轉化成了魂魄能吸收的陰性的靈氣;二則就是燒香祭拜之人的誠心,對其祭拜的神仙來說,就是信仰之力。
信仰之力有好處,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不過,毓夙覺著,隨著時代的發展,凡人肯定隻有越來越拜金,很難發展到哪一天,人人都視金錢如糞土。而人越是有錢有勢,就會越怕失去手上已有的東西,就算他們不信財神,也會秉承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去拜。
完全不必擔心某天財神也會沒了香火,所以何妨利用一下呢?毓夙自終南山離開,就飛快地跑回了自家在杭州的道場,對看守道場的黃橋小仙說了要增設財神的神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