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越劇的魅力(1 / 1)

叫聲媳婦我啊個肉,

心肝肉來寶貝肉。

阿林是我個手心肉,

媳婦大娘儂是我個手背肉。

手心手背都是肉,

老太婆是舍不得那兩塊肉。

一邊在網上瀏覽新聞,一邊聽著清悠婉麗、柔美哀怨的越劇,是一種享受。《碧玉簪》中夫妻誤會,不能和合,難為了老婆婆煞費苦心,從中斡旋。每每聽到這段最後一個字為“肉”的長篇唱腔,老婆婆那種無奈而又焦躁,卻又不得不按下萬般愁緒去迎合兒媳的神態就在眼前晃動。

我並不是浙人,浙江話原本在我聽來,猶如天外之音。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喜歡越劇。

喜歡越劇,緣於自小的耳染目睹。早年,老家有一個原汁原味的越劇團。全班人馬,來自浙江,全是女性。唯有幾個男性,在劇團裏做舞美,燈光之類。我家住在劇院旁,經常可以和在台上扮演“角色”的人物打個照麵,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喜歡越劇的興趣。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縣,初時,隻是農忙之後的農民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小調。後風靡於鄉間,成為一種“落地唱書”,也稱“紹興文戲”。魯迅筆下的“社戲”,不知是否唱的是越劇。因為紹興還有“紹興戲”。但自上世紀二十年代進入上海之後,越劇才逐漸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其間越劇也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演變,由初始的男班為女班所替代。民國17年,到達上海的浙江越劇團多達36個,演出的劇目也是五花八門。最早的小生演員王永春,小旦衛梅朵等也風靡一時。隨著越劇在上海舞台上的蛋糕份額越做越大,越劇演員的名氣也如日中天,一批膾炙人口的劇目,也為戲迷津津樂道。各種流派應運而生。袁派(袁雪芬),畢派(畢春芳),範派(範瑞娟),傅派(傅全香),陸派(陸錦花),徐派(徐玉蘭),王派(王文娟),尹派(尹春芳),都為戲迷們分別喜愛。越劇劇目《紅樓夢》,《劈山救母》,《盤夫索夫》,《三看禦妹》,《追魚》,《春草闖堂》,《半把剪刀》,《打金枝》,《王老虎搶親》,《碧玉簪》,《方卿戲姑》等都廣為戲迷熟悉。

東啊花廳到西啊花廳,

一條長廊五裏整。

前牆門到後院門,

三日三夜走不盡。

丫環侍女無其數,

府上傭人幾百名。

一群來,一群去,

碰到時勿曉得伊叫啥姓來啊叫啥名。

這是《方卿戲姑》中方卿姑媽的一段唱詞。單從這幾句,一個誌得意滿,喜歡吹噓的“貴婦人”的形象就栩栩如生,活脫脫地站在眼前了。

越劇多以才子佳人為題材,也有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上至皇宮,下到草堂,遠至曆史,近到現實,各色人等,酸甜苦辣,無所不含。徐玉蘭和王文娟飾演的《紅樓夢》中的寶黛,堪為經典,已走進了千家萬戶。越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纏綿的愛情,大凡都有曲折的過程,令人感懷不已。兒時看《追魚》,那絢麗的畫麵,真假牡丹,真假包公,令人如墜雲霧,如醉如癡。張生和鯉魚精,在觀音的庇佑下,返璞歸真,終成眷屬,演繹了一段人神結合的佳話。由於閱曆的淺顯,不知宰相府的嫌貧愛富,世間的不平,最後仰仗神的力量來化解和成全。如今看越劇,則學會從多方麵來欣賞了。從題材的選擇,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塑造,性格的刻畫,唱詞的押韻,都會考究一番。寓教於樂,從戲劇人物中去感悟人生,體驗真情。以收獲對生活的認知。

因為越劇的無窮魅力,成了一個越劇喜愛者。因此,閑暇時光,聽聽越劇,就成了一大嗜好。熟悉的劇目,唱詞,道白,也能脫口而出,暗記心中。其實,並不是刻意去記,隻是聽得多了,習慣性地也就記住了。劇中人物的浙江話不再成為聽越劇的障礙。買DVD,也成了一種愛好。在上海書城,在影像專賣店,去淘自己喜愛的越劇劇目成了一種自覺行為,有時不買,不經意之間,也會走去瀏覽一遍。現在,家中已珍藏了許多越劇的碟子。

閑暇之時,走進越劇的世界,去感受越劇的魅力,會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種愉悅和滿足。

這也是一種生活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