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縱覽雲飛(1 / 1)

大凡到過廬山的人,都會對縱覽雲飛這個景點留下難以抹去的記憶。

廬山景點之多,屈指難數。視野開闊的含鄱口,極目雲天的龍首岩,逶迤奔騰的五老峰,跌宕錯落的三疊泉,參天立地的三寶樹,陡峭蜿蜒的錦繡穀,美廬,會址,廬山一號,花徑等,也都吸引人們蜂擁而至。若論名氣,還數縱覽雲飛。

那石,那鬆,那字,似乎是廬山的標誌。

其實,縱覽雲飛在仙人洞內。跨進月亮形的仙人洞門,眼前一亮,頓覺豁然開朗。沿著石徑而下,就可見路邊一塊巨石突兀,但見石側,幾個剛勁有力,被添以白色的楷書“縱覽雲飛”躍入眼簾。石旁,一顆蒼鬆,虯枝翠葉,在山風中搖曳,構成了一副天然的江山如此多嬌的圖畫。

石,因其形似鼓唇突眼的青蛙,被稱為蟾蜍石。石縫裏的蒼鬆,根須裸露,傲然屹立。站在石上,隻見下臨深穀,滿目青翠,放眼遠方,山色空蒙,雲遮霧障。一團團的白霧,輕紗般地在眼前飄忽,使人仿佛身陷一種若即若離的仙境。霧散,但見潔白的雲團,又接踵而至,纏綿在一起,形成壯觀的雲海。站在石上,看霧起霧散,看雲來雲往,看山峰綿綿,看深穀幽幽。心,似乎也隨雲霧飄蕩,擴散開來,逐向遠方。

蟾蜍石的上麵,還有紅色的四字:“豁然貫通。”與“縱覽雲飛”四字,一紅一白,兩相輝映。

這是何人所作?

“豁然貫通”和“縱覽雲飛”,刻在一塊巨石的頂端和側麵,似乎有某種暗合?歲月的煙雲中,珍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但是,用心,我們還是可以拂去封塵,挖掘出其中的奧秘。“豁然貫通”的邊款,由於踐踏,早已模糊,而“縱覽雲飛”的邊款,經過仔細的清除,剔去青苔淤泥,可見“餘達廬山,觀遊至此,但見先君諱福德道刻有‘豁然貫通"四字,心中X感,亦題刻X字以留紀念。民國二十二年,隴右馬鴻炳題”。馬鴻炳乃國民黨十七路軍旅長,其父馬福德曾任民國時期的安徽省政府主席。父子雙雙在此留下墨寶,也為一段佳話。

如果說,縱覽雲飛的景點,以形勝,蒼鬆,石刻而成美景,那麼,許多曆史人物不同時期在這裏遊覽,攝影留念,則使縱覽雲飛的景致聞名遐邇。民國時期,廬山名聲顯赫,曾為“夏都”,蔣介石曾和美國特使馬歇爾在此對麵的石洞裏密談;毛澤東的著名詩詞“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更使縱覽雲飛家喻戶曉。1937年,周恩來赴廬山和國民黨談判,也曾遊曆這裏。此外,許許多多的名人來到廬山,都以“縱覽雲飛”為背景,攝下難忘的鏡頭。

多少雲霧在這裏飄蕩?

多少人士在這裏遊覽?

石,還是那塊石,

鬆,還是那棵鬆,

字,還是那些字。

物是人非,山河依舊。

雲,在空間飄蕩,留給人們潔白的遐想;人若雲,在世間奮爭,度過浪花閃爍般的短暫時光。縱覽雲飛,豁然貫通。以自己的潔白之身,為這個世界留下美好的回憶,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麗。

縱覽雲飛,往事成煙雲;

豁然貫通,前程更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