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度真正誕生 李彥宏秘會朱洪波
進入2002年4、5月份,百度競價排名的業務開始快速增長。然而,就百度現有的業務能力來說,應對這麼一個快速增長的局麵顯得有些吃力。當時在百度內部懂營銷管理、運營管理的人才非常欠缺,有些擔任相關工作的員工甚至還是半路出家。百度要維持這種快速發展的趨勢,業務上必須有一個能力非常強的人進行整合管理。
百度的投資人及管理層很快意識到這一點,開始著手為百度尋找一位合適的職業經理人。這時侯,朱洪波(英文名David)進入了他們的視野。當時,朱洪波是中關村土生土長的新一代經理人,此時在漢普管理谘詢擔任副總裁,主管業務發展和銷售。此前,朱洪波在用友軟件做了5年的高管,離開用友的時侯才31歲。
2002年3月,一個冬春之交的晚上,寒風刺骨,北風呼呼地吹。在中間人的引薦下,李彥宏第一次見到了朱洪波。初次見麵,兩人都顯得很客氣,一陣寒暄後才開始聊起來。在見到李彥宏之前,朱洪波對搜索這個產業幾乎一無所知,他幾乎從沒有用過Google、百度,頂多是去新浪搜索下自己需要的東西。在與李彥宏見麵之前,朱洪波才上網了解了一些搜索方麵的相關背景知識。
兩人一番交談下來,雖然說不上一見如故、相逢恨晚,但彼此都比較有好感。令朱洪波印象深刻的是李彥宏向他介紹競價排名這一商業模式的時侯,李彥宏所表現出來的興奮與自信,李彥宏給朱洪波描繪了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搜索引擎產業。當時,朱洪波覺得李彥宏雖然很實在,但對於搜索引擎市場的發展前景有點過於樂觀。而在李彥宏看來,朱洪波對於市場銷售、市場推廣以及市場人員如何與技術人員進行溝通等方麵的見解有自己獨到之處,而且也有豐富的市場經驗,這正是百度下一步發展所急需的。
此外,李彥宏還甚為看重朱洪波另一點,那就是朱洪波自身的創業經曆。朱洪波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在用友的時侯其實已有獨立創業的計劃,後來互聯網熱潮湧起,朱洪波毅然決定離職創業,此時距離用友上市隻剩兩個月。然而,不久納斯達克的崩盤以及創業方向的偏差,朱洪波的第一次創業就此夭折。雖然失敗了,但是有過挫折後,人會變得更加成熟,能以更理性的心態和方式去處理問題,這對於以後的工作是特別有幫助的。這一點愈發加強了李彥宏把朱洪波挖到百度的決心。
2002年5月,朱洪波正式加盟百度,任COO,負責市場及企業軟件業務。朱洪波是百度成立之後引進的第一位職業經理人。這是百度當時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之一。
朱洪波正式進入百度時,百度競價排名銷售工作的重心已經開始轉向渠道建設。百度意識到要想把戴在自己頭上的單純的技術型公司帽子摘掉、將龐大的用戶群全轉化為客觀的經濟收益,就必須大規模進行市場推廣。盡管當時百度已經廣為國內網民所熟悉,但是在2002年的時侯,中國上網人數和現在相比是相當有限的,而當中真正了解搜索引擎,真正會有意識使用搜索引擎的人群所占比例亦是少數。
以往,百度在外人眼裏一向是低調行事,但是,從2002年開始,卻一反常態,頻繁露麵,百度已不甘心在背後為他人做嫁衣,它開始為自己搭建表演的舞台。
百度管理層希望通過策劃一些有影響的事件,告訴大眾搜索引擎的重要性。這其實是一個普及搜索引擎知識,教育網民的過程。
2002年底,百度推出了搜索大富翁遊戲,在首頁上掛個鏈接,點擊進去注冊賬號後就可以玩遊戲,一天答五道題,用戶可以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找到答案並在第一時間內回答正確後就可以參加抽獎。這個遊戲最初是由王湛提出的,當時王湛到南方出差,發現當地短信平台的業務搞得紅紅火火,很多SP服務商因此賺了不少錢。回到北京,王湛和李彥宏說起此事,李彥宏馬上意識到這種模式對於搜索引擎推廣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很多短信遊戲問題的答案都可以通過百度獲得,用戶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又充分了解了搜索引擎的重要性,且還不需要付費,這是吸引用戶使用百度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