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搜索的社區化之路 全民編寫大百科
2005年7月,李明遠出任百度高級產品經理,主要負責知道和百科兩個產品的建設和發展。那個月他正式從北大畢業,這個任命就像他的畢業禮物一樣。實際上,一直到這個時候,李明遠才結束了實習生的身份,正式加入了百度。
這就是百度的獨特文化,不會如很多公司那樣,因為你是實習生就不重用,就壓低你的成本。在百度,隻要你做得好,就能得到晉升,就能獲得好的報酬。
百度百科作為一個社區化產品和傳統的百科全書有很大不同。傳統的百科全書是找該知識領域的專家編輯,而百度百科的編者就是網友,任何網友隻要有興趣就可以參加。傳統百科的編寫需要很長時間,出版周期長,修訂過程緩慢,很難適應新的變化。基於互聯網的百度百科能夠便捷地編寫新的詞條,補充、修訂原有的解釋。
由於百度百科編者的身份沒有傳統百科那麼專業、權威,一開始,李明遠和他的團隊也是有顧慮的,但很快他們打消了這種疑慮,因為他們相信百度社區的互動性,會使百科詞條擁有源源不斷來自網友的補充。百度百科是發展的而不是靜態的,隨著專業性知識越來越多,百度百科的專業性會越來越強,用戶也會越來越信任它。百度百科推出3年來,百科的流量已經占到百度搜索量的好幾個百分點,依據百度計算,百度百科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多幫助幾十萬人。百度又一次很好的做到了滿足用戶需求。
百度的這些社區化產品給用戶帶去了很多搜索之外的體驗和意義。以前,用戶隻是一個簡單的搜索引擎使用者、索取者,他麵對的搜索引擎是一台冷冰冰的服務器。貼吧、知道和百度百科出現後,用戶就不單是一個使用者,而是內容的創造者。百度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個小寓言:如果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一下,每人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我有一條知識,你有一條知識,我們合起來,每人就有了兩條、甚至更多條知識。
對於知識性內容,用戶由使用者變成創造者,然後通過交換、分享,讓知識裂變,產生的價值就會更高,因為在這個交換過程中用戶不會損失什麼,反倒會獲得更多價值。
令李明遠感激的是,中國互聯網上龐大的網友中,確實有相當數量的網友非常專業,同時非常樂於與他人分享知識。所以,不管是貼吧、知道,還是百科都發展得很快。
李明遠認為百度的三個社區產品中,就知識性搜索而言,貼吧的特點是“多對多”,就是很多人在對某一個領域進行討論,互相幫助創造內容的過程;百度知道是一個人創造,無數人回答,是“多對一”創造內容的過程;百度百科也是“多對一”,但麵向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某一詞條,它的貢獻在於幫助用戶找到該詞條所包含的知識,並逐步完善這一過程。
百度的這三個產品,對用戶知識性搜索方麵的滿足是不錯的。但用戶需求是沒有止境的,百度隻有不斷發現和了解用戶需求,並積極滿足。因此,隻要發現用戶的需求自然會有新產品出現。
百度產品的設計者發現,用戶的搜索不是一次靜態化、單純搜索網頁的過程,而是一種體驗產品的過程。百度特別重視針對用戶需求的分析,並把其分流到更加專業的產品中,達到用戶的期望值。
俞軍這樣說道:“用什麼樣的新技術,或者什麼樣的新功能,或者做什麼新產品,符合什麼樣的新概念,這些都不是百度做產品考慮的出發點。我們考慮的出發點仍然是基於用戶,就是研究用戶到底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想要的都給他,不想要的不給他。百度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去掉幹擾。智能化代表的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產品,如果說引用了某些先進的工具,或是使用了某些方法後,對某些用戶不合適,或者是造成幹擾,那百度就會暫時不用,等待技術進一步完善。無論是產品創造的起點還是考核的最終標準,都隻是看產品是不是滿足用戶需求,是不是更簡單更快速。百度對於任何新技術都不排斥,但隻會以用戶的需求去考慮。”
出色的用戶體驗不僅能幫助百度不斷修改、完善產品,甚至能夠催生新的產品。百度空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