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法國國王,史稱路易大帝,是法國曆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他親政的55年,是法國封建專製製度的極盛時期,在他的統治下,法國一度稱霸歐洲,法國作家伏爾泰曾稱這個時期為“路易十四的世紀”。
路易十四是國王路易十三的長子,1638年9月5日生於聖日耳曼離宮。1643年路易十三死,5月14日,路易十四即位,年方5歲,母後奧地利的安娜攝政,任用她的寵臣、意大利紅衣主教馬紮然為首相。1661年馬紮然死去後,年僅23歲的路易十四開始親政。之後,他獨自統治法國55年,被稱做“路易十四時代”,當時宮廷裏把他稱作“太陽王”。路易十四是一個“君權神授論”者,他為保護封建貴族的利益,在國內實行專製主義的統治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在經濟領域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對外推行侵略擴張政策。這些曾對法國曆史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使法國成為歐洲第一流的軍事強國,一度在貿易和工業上取得相當成就,科學和文學藝術也呈現繁榮景象。
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專製主義極盛時期的代表,他的統治才能,尤其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麵顯示的謀略才能,為人們所驚歎。
路易十四親政之初,就顯示了他特有的統治手段和謀略才能,致使大臣們感到十分驚奇。當時,歐洲各國大多由首相或親信大臣代理國王執政。路易十四不蹈常襲故,親政後即宣布:“自己將是自己的首相”。這是他確立專製主義統治的一個高招。他在中產階級中選擇自己的親信大臣,規定每個大臣的職權範圍,責成他們定期彙報,不得略漏。他親自主持國務會議,聽取大臣們的報告,然後單獨決定一切重要事務,簽署國事公文並采取行動。事無巨細都由他親自過問。他稱此為從事“國王的職業”。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構成國王的偉大和尊嚴的不是他們手中的權杖,而是他們手執權杖的方法。由臣民來決定一切,君主隻是受到人們的尊重,這就歪曲了事物的麵貌。唯有君主才有權思考和決策,其他人的職責隻不過是執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因此,大臣們雖受到重用,但在路易十四的眼裏,他們隻是執行國王意誌的工具。國王對大臣進行監督,以防他們濫用君主的信任。路易十四的統治手段遠遠超過他的對手。人們最初對查理的讚頌之詞,路易十四一生都當之無愧。路易十四從整頓多年慘遭破壞因而紊亂不堪的國家財政著手,國庫恢複井井有條,軍隊紀律整飭一新,甚至娛樂消遣也生輝放彩。路易十四在親政時期,他把封建專製製度統治推到了頂峰,中央王權在他手裏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從而,使法國開始獲得在歐洲的真正優越地位。1661年,法國大使和西班牙大使在瑞典駐倫敦大使館的大門口為了誰先走這個問題發生爭執,受了侮辱。路易十四獲悉後,立即召回法國駐馬德裏大使,並下令把西班牙駐法大使驅逐出境,中斷還在佛蘭德爾進行的法、西兩國國界談判,並派人告知如不承認法國王權的優越地位,不鄭重賠禮道歉,戰端就將重啟。最後,以西班牙當著各國駐法公使的麵向法國賠禮道歉而了事。這件小事足以顯示路易十四當時在歐洲各國中的威勢。
路易十四的謀略才能更突出的是體現在他的軍事和外交方麵。路易十四專橫跋扈,好大喜功。為了誇耀威勢,在歐洲稱霸,他對外推行侵略性的政策,甚至在和平時期也擴展疆土,並且戰備不懈。當時歐洲對土耳其人十分懼怕。土耳其人同時向德意誌和威尼斯進攻。土耳其和德意誌皇帝的軍隊在拉布河岸的聖哥大展開大戰。路易十四運用他的威勢公開援救德意誌皇帝。法國軍隊在這場大戰中英勇善戰,戰功彪炳。與此同時,路易十四施展策略,暗中支持葡萄牙反對西班牙。法國朔姆貝格元帥和胡格諾教徒率領法國士兵四千名進入葡萄牙。他用路易十四的錢來支付他們的薪餉,但又裝著用葡萄牙國王的名義來收買他們。這四千名士兵會同葡萄牙軍隊在維拉—維西奧薩一戰中大獲全勝。這次勝利使布拉岡斯家庭的王位得到鞏固。這樣,路易十四甚至還未興師征伐,就已被視為好戰喜征、手腕靈活的君主。他甚至還未發動戰爭,歐洲就已經對他心存恐懼。同時,路易十四運用這種靈巧策略,背棄諾言,回避使用他當時擁有的屈指可數的幾艘戰船會同荷蘭艦隊作戰。他早在1667年就已和荷蘭結盟。同時,路易十四派遣陸軍給予荷蘭聯邦,使之免遭被英國收買的嗜爭好戰的蒙斯特主教的攻擊。但是,路易十四使荷蘭聯邦為這次援助付出了高昂代價。凡此種種都使路易十四成為獨一無二、令人生畏的強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