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參預蔣家王朝的政治活動(1)(1 / 3)

蜜月隻過了一天,宋美齡就隨著蔣介石的複職而成了“中國第一夫人”。才貌雙全的宋美齡對蔣介石及其領導的南京政府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她創辦了遺族學校,又主持勵誌社,並跟隨蔣介石視察華北和西北,其膽識和才幹為世人共識。

為了改變國民的精神麵貌,倡導文明的新生活,宋美齡提議,並發動了“新生活運動”。這場運動最後雖然淪為一次不成功的嚐試,卻使“第一夫人”大出風頭,樹立了其“改革”的“新民形象”。

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民國政府內部混亂的局勢使宋美齡迅速成長為一個出色的外交家和調停能手。她的外交才幹和與美國的特殊淵源,擴大了其在南京政府政治上的影響力。

一、幹預政治的開始

隨著蔣介石的複職,宋美齡成了“中國第一夫人”。其過人的才華和非凡的魄力在創辦遺族學校、勵誌社的活動以及隨同蔣介石視察華北、西北的旅途中日益顯現出來,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

1.蜜月隻過了一天

12月的莫幹山寺院,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這裏的風景自然形成,景色怡人。因為莫幹山高,白雲纏在山腰,毫秒之間,景物不同,同一地點,瞬息萬變。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雨雪紛飛。雲霧環繞其間,飄來拂去,整個寺院就藏在其中。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新婚蜜月就是在從此開始的,但他卻無心欣賞莫幹山美景。

在被迫下野之後,蔣介石依然關注著時局的發展,力圖東山再起,即使在深陷情網向宋家發動求婚攻勢的同時,他也沒有絲毫放鬆過對政局動局的關注。實際上,他籌劃的蔣宋聯姻本就是卷土重來的重要一步。蔣介石與宋美齡到達莫幹山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份關於黨政新動向的密電。

當時國內局勢是這樣的:蔣介石的下野並沒有能彌合國民黨內部各派係之間的矛盾,相反,使得各派分歧更加明顯。汪精衛在寧漢合流過程中突然失去了國民黨的正統地位,憤而辭職,先後在武漢和廣州鼓動唐生智、張發奎等與特委會對抗,終因勢單力薄,難以成大氣候,不得不向政敵蔣介石發出和解並合作的訊息。

桂係雖然在特委會占據優勢,並聯合南京其他軍力擊敗了孫傳芳最後一次大反攻和唐生智的東征,但其資曆威望卻難以服眾,不能有效統率全局。在特委會一時得誌的西山會議派也因其尷尬的曆史經曆難以得到全黨認同。而此時,新任財長孫科難以在上海籌到巨款,南京財政虧空也構成對特委會的嚴峻考驗。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在朝在野的各派勢力,都不同程度地希望蔣介石能重新參與黨政事務的決斷。11月,汪精衛便是向尚在日本的蔣介石發出密電,大意是雙方和解合作汪掌黨政蔣主軍事。所以蔣介石回國後一麵張羅婚事,一麵電邀汪精衛、李濟深、譚延闓會商,並定於12月初在上海舉行二屆四中全會的預備會議。

在收到密電後,蔣介石認為時機已到,該輪到他大展鴻圖了。此刻,他顧不上兒女私情,新婚燕爾,即刻與張靜江等密謀對策,決定立即舉行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爭奪軍政大權。

密謀整整進行了一天,從早上8點一直到到晚8點。宋美齡在蜜月的第一天,就一人獨守空房。既然已選擇了以蔣為夫,她就要勇敢地麵對這一現實,在某些方麵做出必要的犧牲。

12月3日,蔣介石偕宋美齡回到了上海。當天,就開始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預備會議。蔣介石超然地觀看各派係相互攻訐,不動聲色地駕馭著會議的進程。預備會議實質上變成了桂係與汪派的一場鬥爭,在這場爭鬥中,桂係占了上風,借第四軍在廣州發動事變一事攻擊汪精衛。當時,張發奎部黃琪翔軍乘李濟深離開廣東赴會的機會,將李濟深部繳械並占領廣州,發表支持汪精衛的通電。在謀求會議和解的時候,這種武力攻伐行為形同分裂,當然不合時宜。

為了換取蔣介石的支持以擺脫孤立地位,汪精衛於12月10日在會上提出:“惟有請預備會議即日催促蔣介石同誌繼續執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權,才是解決黨務、軍務問題的當務之急。”

這一招大出桂係所料,打亂了桂係原定計劃,李宗仁、李濟深等立即商討對策。為了削弱汪精衛勢力,他們也采取了聯蔣方針,立即支持通過了“蔣總司令複職案”。

正當粵桂軍閥互較長短之際,中共利用廣州城防空虛的有利時機,揭竿而起,雖然廣州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了,但此事件卻給攻擊汪精衛的人揭供了口舌,汪精衛在12月16日被迫辭職出國。本就因南京軍警鎮壓中央黨務學校學生集會而聲譽大跌的西山會議派,在預備會議上日子也不好過,預備會議最後通過決議案,決定成立特別法庭進行審判,對涉嫌人員予以監視。桂係已經向蔣介石妥協,一切都向著有利於蔣介石的方麵發展。

雖然犧牲了本該充滿似水柔情的新婚蜜月,蔣介石卻逐步掃清J,複職途中的障礙。對此,宋美齡不免心有餘憾,但當不致於有過多抱怨。她絕不願意因為結婚而失去從事建設性工作的機會,相反,選擇蔣介石為夫婿,正是因為他能給她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與夫君以及自己的政治前途相比,兒女私情在宋美齡心中的確不是占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