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赴西安救夫君(4)(1 / 3)

胡子嬰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這是怎麼回事呀,夫人一貫鄙視蔣介石。自從他背叛革命以來,百折不撓地同他鬥爭了10年,今天張學良把他抓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勝利,夫人應該高興才是,怎麼反倒要去救他呢?”

“是的,為了營救‘七君子’,我要求張學良對蔣介石做工作,甚至也敦促他采取一些實際行動。張學良這樣做,是符合我的本意的。但是現在情況又有了變化,何應欽等親日派唯恐中國不亂,正陰謀發動更大規模的內戰。如果現在張、楊二位將軍殺了蔣介石,不但國民黨軍隊同紅軍的戰鬥不能停止,內戰反而會擴大。那樣,日本侵略者就會乘勢長驅直入。蔣介石命本該絕,但是如果要付出那樣的代價,現在殺一個蔣介石就不值得了。”

胡子嬰弄明白了宋慶齡的良苦用心後,表示願意隨她一同到西安去。二人達成一致協議後,又相約來到了拉斐德路何香凝的住處,約何香凝一同前往西安。聽完宋慶齡的介紹,何香凝不顧自己身體的不適,堅持要同宋慶齡一起前往。

就在一切都安排妥當,隻等成行之際,南京政府中把持了實權的人卻堅決不肯派出前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飛機,他們隻願派出轟炸西安的飛機。

最終,宋慶齡前往西安的斡旋沒有成行,她以電報的形式勸說張學良和楊虎城以大局為重,釋放蔣介石,而且她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一直沒有改變。

三、親赴西安救夫君

蔣介石被扣西安後,宋美齡一直沒有放棄營救的,努力。端納的西安之行給宋美齡帶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曙光,她決定親赴西安,代表蔣介石與張、楊及共產黨談判達成和平解決事變的協議,並最終完成了救蔣的任務。

1.派端納先行

12月13日清晨,宋美齡一行風塵仆仆趕到南京,便給張學良發去電報,告知端納即將去西安,端納也同時發電給張學良,希望他立即回複。

宋美齡急切希望溝通南京同西安的聯係,以便尋求解決事變的途徑。在無線電聯係幾乎完全中斷的情況下,派一個雙方都信得過的人前往西安探明情況,居間調節是合適的。端納當過張學良的顧問,彼此私交很好,宋美齡也十分信賴這位秉持公心處理中國問題的長者。而且,端納信任張學良不會殺蔣,反對軍事討伐西安,同樣宋美齡對解決這次事變的觀點吻合,端納是最好的人選。

何應欽在獲悉端納即將西行的消息後,極力阻撓,他說:“沒有人準備去西安,我們已命令討伐。委員長死了。”端納當即反駁說:“你說委員長死了,我說他沒有死。沒有弄清真相之前,你不能進攻西安。”

當時宋美齡還沒有等到張學良的回訊,為節省時間,端納決定先去洛陽。宋美齡擔心交涉中需要翻譯,而且多個人更為放心,她便派黃仁霖同行。13日中午,端納和黃仁霖悄然乘機離京,經洛陽前往西安。

12月14日上午,國民黨政要又在孔祥熙家中召開會議,會上吵吵嚷嚷,最後定下一個硬軟兼施的方案:一麵以何應欽為“討逆”軍總司令,準備對西安進行軍事討伐;一麵以於右任為陝甘宣撫專使赴陝西力圖說服張、楊釋放蔣介石,爭取和平營救方法。

12月13日傍晚,端納的飛機抵達洛陽,宋美齡在當晚收到張學良致端納“歡迎到西安來”的電報。第二天下午,端納從洛陽起飛,一個多小時後到達西安。張學良派他的私人管家、美國人傑米·愛爾德到機場迎接。

端納此次前來西安,帶來了宋美齡兩封信:一封是給張學良的,大意是希望張能顧全蔣個人和國家大局公私兩方麵關係,請求釋放蔣介石,另一封信是給蔣介石的。

給蔣介石的信經過檢查記錄以後,仍交給端納。隨後,端納在張學良的陪同下來到新城黃樓見蔣介石,陪同端納來陝的黃仁霖則被禁止見蔣,暫時安排在張公館住下。對於見麵的情景,蔣介石在《兩安半月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下午五時,端納來見。一個外國人,不辭遠道,冒險前來看我,其忠義足以令人感動。端納見我之後,寒暄一畢,即拿出我妻子的親筆信交給我。並請求要與我同住,我同意了。

當時,蔣介石見到端納,激動得雙眼流出淚水,說:“我知道你會來的。”端納將宋美齡的信交給蔣介石說:“我來了,蔣夫人也要來的。”聽到宋美齡也要來,蔣大聲對端納說:“你不能帶她來這裏。”看完宋美齡的來信後,蔣介石頗為傷感,信中說“南京現在是戲中有戲”觸動了他,使他的態度變緩和下來,開始以“十分精明和現實的方式”來對待事變,平心靜氣、推心置腹地同端納交換意見。端納告訴蔣介石:

張楊兩將軍對蔣先生並無惡意,隻是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隻要蔣先生同意這個要求,張楊兩將軍還要竭誠擁護您做領袖。我認為這個主張不僅是張楊兩將軍的主張,也是全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許多西洋人也讚成。蔣先生若能接受這個主張,今後將變成這樣大大的偉人(說著舉起手高高地比劃著);要是不接受這個主張,今天將變成這樣小小的人(也俯著身子用手在地下比劃著)。國家和蔣先生個人的安危榮辱就係於蔣先生個人心思的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