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失去在大陸的統治(1)(1 / 3)

抗戰勝利後,赴美就醫的宋美齡回到重慶,作為蔣介石內政外交方麵的重要助手四處奔忙。她曾密訪迪化為維護祖國統一立下大功,但她付出更大精力的是幫蔣介石籌劃內戰和替蔣介石發動內戰開脫責任。

國民黨政府在內戰中日益喪失了軍心和民心。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宋美齡為了家族私利,幹涉蔣經國“上海打虎”,放走了“大老虎”孔令侃,大大損害了蔣氏王朝的統治根基。雖然旋即又赴長春勞軍,終不能挽回東北的敗局。

大廈將傾,宋美齡於1948年底赴美乞援,卻遭是了意想不到的冷遇。1949年底,國民黨政府潰退台灣,隱居紐約的宋美齡一下子成了無家可歸的“浪人”,倍感淒涼。

一、躊躇滿誌的1946年

抗戰勝利後,人民的喜悅心情未過,又籠罩於戰爭陰影之中。宋美齡密訪迪化,促成了新疆問題和平解決。可是此後,她又夫唱婦隨,投入到反共內戰之中。她一會兒出使東北,勸蘇聯人撤兵,一會兒又陪蔣介石巡視台島。沈崇案發,她親認沈崇為幹女兒,竭盡勸說之能事。

1.大義訪迪化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開,與日本帝國主義浴血奮戰了14年的中國人民,頓時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全國彙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8月15日,蔣介石對全國軍民發表廣播演說,宣布放假3天,舉國歡慶。遠在美國的宋美齡發表了《勝利播講》。她說:

今天舉世歡騰,慶祝著我們戰勝了最後的一個軸心的國家,這個勝利,乃是我們所期望,我們所祈求,也是我們所努力造成的。我今天要向美國國民表示我同胞的感謝,因為在我們八年長期的全麵戰爭中,你們對於中國所遭遇的許多障礙與困難,曾經給以深刻的同情與始終如一的了解,我並且還要代表中國同胞感謝你們,你們在能力所及,莫不迅速給我們物質方麵的援助,因為你們的急公好義,給我們大宗的幫助,給我們能順利推行救濟工作,無數的難童難民以及流離失所的同胞,在他們悲慘的絕境,得到了資助與安慰。

現在完全勝利降臨了,我們先要感謝我們的創造者並且要積極締造真正合乎基督精神的和平。科學家發明的原子彈,無疑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決定,結束了野蠻而徒勞的掙紮。此次戰爭的結束,我想凡是有兒子或丈夫在軍中服役的母親或妻子,特別來得高興,可是我同時也斷定,我們一定萬分地憂慮,知道如此猛烈的武器,如果落在殘暴國家的手裏,才真是了不得的事情。

原子彈製造方法,雖經嚴守秘密,然而這是根據著很多科學家所明白的原理,若有相當的資源與時間,或許足以仿造的,如果落在貪婪無義的敵人手裏,仍舊可以造成大部分人類的毀滅,我不相信人類在瘋狂之中自相殘殺,是上帝的計劃與意旨,然而在現世界中,人類科學進步的機智,遠勝於精神方麵的成熟,倘使我們仍舊道德墮落,精神昏蒙,而不能深切了解那種等待著我們的全體絕滅禍害,則文明與人道將要自趨於滅亡,除非我們對於聯合國參加此次戰爭所預見的崇高理想,能夠積極實現,維護力行,否則我們子弟們的流血與犧牲,都將白費的。

最後,宋美齡說:“現在我們正在決策的十字路口,時間不允許我們再行蹉跎,錯失機會,否則恐將悔之莫及的了。”

中國的確是走在十字路口上。抗戰勝利後,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人民迫切需要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以便休養生息,醫治戰爭創傷。這樣,在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在團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問題上展開了尖銳、複雜的鬥爭。當時,中國麵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大決戰。蔣介石的既定方針是:發動全麵內戰,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吞並解放區。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是: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為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而奮鬥。

1945年9月5日,就在國共兩黨的矛盾隨同抗日戰爭勝利而日益尖銳的時刻,赴美就醫的宋美齡返抵重慶。為幫助蔣介石鞏固統治地位,她又忙碌起來。

1946年1月22日,宋美齡飛往長春,主要目的是敦促蘇聯軍隊撤出東北。早在抗戰勝利之初,蔣介石就在關於蘇軍撤出東北的問題上與蘇聯產生了矛盾。根據蘇聯與國民政府簽訂的“友好條約”,日本投降後,蘇軍應在3個月內撤退完畢。1945年12月3日,是蘇軍撤退完畢的最後期限,蘇軍因故提出推遲到1946年2月1日撤軍。蘇聯推遲撤軍,其目的是看上了日本留在東北的上百億美元的設備,要搬走這些設備需要時間。

蔣介石為了表示友好,同時也是為了使蘇軍如期離開中國,特意派宋美齡作為他的代表,帶著周至柔、董顯光、蔣經國等飛往長春,向蘇軍表示慰問。當時的長春正是天寒地凍,宋美齡與蔣經國等在冰天雪地裏檢閱蘇軍儀仗隊,並發表講話,著實熱鬧了一陣子。可是,蘇軍還是沒有如期撤離中國東北,直到1946年5月3日才撤離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