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尼克鬆的舉措,宋美齡心急如焚,但又無可奈何。在美國停止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之後,台灣當局對此提出質問,美國則以經濟困難,難以繼續維持作回答。宋美齡指責此為遁詞,對中美華沙會談,台灣當局提出嚴正抗議。
正在此時,一個更沉重的打擊來臨了。1971年7月15日,尼克鬆在電視講話中透露,他已派遣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享利·基辛格博士秘密到中國同周恩來會談,還說已接受了1972年5月以前訪問中國大陸的官方邀請。他說:“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尋求中美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台灣當局事前對此一無所知,就在尼克鬆宣布接受邀請前20分鍾,台灣當局“駐美大使”沈劍虹才從國務卿羅傑斯給他的電話中得知此事。據他回憶說:“這件事實在令人震驚。”“有幾分鍾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我簡直不能相信方才聽到的話是真的。”當他將此事告知蔣介石、宋美齡時,兩人先是震驚得一言未發,接著便是極端的憤怒。在此情緒之下,蔣介石、宋美齡立即指使楊西昆約見美國“駐台大使”馬康衛,向他提出強烈抗議,並稱尼克鬆的舉動是最不友好的行為,必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時還指示沈劍虹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抗議。
沈劍虹在拜會美國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格林時,向他轉述了宋美齡、蔣介石是如何憤怒、困惑和震驚的情況。格林答稱:尼克鬆如此行動的目的在於緩和東南亞緊張局勢,並保證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所采取的行動決不會以犧牲台灣的利益為代價。
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尼克鬆正式訪華。2月27日,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其中聲明:
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關國政府對這一立場毫無異議。它再次表示關心的是,中國人民自己能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基於這種認識,美國確認從台灣撤回全部美國軍隊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美國將逐步減少在台灣的軍隊和軍事設施,以減輕地區間的緊張局勢。
這番話的用意十分明顯:從現在起,蔣介石政權就要自己靠自己了。
台灣立即對此作出反應。蔣介石立即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常會,專門討論尼克鬆訪華問題,提出要鬥誌不要鬥氣,要堅定反共信心與決心,不動搖,不妥協,要自強自立。此後,又對尼克鬆北京之行發表聲明稱:勘亂反共國策決不改變,不承認中美間任何協議,大陸中共是叛亂集團,無權代表中國。
當《上海公報》否定了台灣地位未定論,提出中美關係正常化時,蔣介石、宋美齡一時相對無語,多年來最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宋美齡當即指示“行政院”就《上海公報》發表聲明,稱此協議無效,讓台灣各界莊敬自強,對“反攻複國”應具有充分信心。同時她又電令沈劍虹立即會晤尼克鬆,當麵澄清《上海公報》中未提台美《共同防禦條約》引起的不安,尼克鬆則保證說美國決心遵守對“中華民國”的承諾。宋美齡聽後感慨地說,從此以後,我們更要比以前依靠自己了。
聯合國代表大會第二十六屆大會於1971年10月25日召開。早在8月2日,美國國務卿威廉·羅傑斯就宣布:美國將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並且同時保證台灣將不會被剝奪聯合國的代表權,換言之,美國所要采取的政策是主張中國在聯合國一國兩席。
這一主張不但遭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嚴厲譴責和反對,而且當這一信息被“地下大使”孔令侃帶回台灣後,也受到來自台灣內部強烈反對中共入會勢力的堅決反對。這一事件不但引起台灣內部的極大的震動,而且在蔣家內部也引起了一場爭執。
據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侍衛官回憶:為了聯合國的問題,官邸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就在台灣發生聯合國代表權問題至為關鍵的日子裏,沈劍虹幾次來到“總統府”,麵見蔣宋夫婦,然後,宋美齡開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