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陸傳來的和平信息
從1955年到1978年,中國共產黨已開始向爭取和平解放台灣問題的方向努力,但這種努力還是在“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口號下進行的。
從1978年末到1979年初,中美兩個大國在彼此拒不承認30年之後,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阻礙台灣問題解決的美國這一障礙正在修平,中國共產黨不失時機把解決台灣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1979年元旦來臨。這天並未發表人們預料中的新年獻詞,而是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78年12月16日通過的《告台灣同胞書》。
《告台灣同胞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闡明實現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誰也不能回避,它向台灣當局和台灣人民傳遞了和平統一的訊息。《告台灣同胞書》說:
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已經表示決心,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我們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
為此,解放軍將從該日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告台灣同胞書》倡議海峽兩岸應盡快結束軍事對峙,實現通航通郵通商,以盡早實現祖國統一。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布:停止對金門、馬祖炮擊。
1月3日,在美國訪問的鄧小平對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說:“我們不再用‘解放台灣’這個提法,隻要台灣回歸祖國,我們尊重那裏的現實和現行製度。”
中國關於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構想,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而國民黨陸、海、空三軍卻在島內舉行了3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實彈演習,以後,國民黨軍陸軍、空軍、海軍及駐金門、馬祖部隊又舉行多次軍事演習。這一方麵是試探大陸發出的和平信息是真是假,另一方麵擔心這一信息會瓦解台灣的軍心民氣,因此故意製造緊張氣氛。
台灣當局雖然堅持其強硬立場,但統一問題畢竟難以回避,在強調“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同時,也逐漸對兩岸關係采取鬆動措施,停止了對大陸的炮擊,兩岸敵對氣氛明顯降低。
1980年,往返於廈門、香港之間的“鼓浪嶼”號班船,準時通過台灣海峽直通兩地,往日高度緊張的台灣海峽出現了緩和的氣氛。
1981年9月3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32周年國慶前夕及辛亥革命7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葉劍英委員長向新華社記者發表重要講話,全麵、係統地闡述了中國和平統一的各項具體方針政策,提出了“一國兩製”的初步概念,勾勒了“中國和平統一”的藍圖。葉劍英的講話被海外輿論濃縮為“葉九條”:
為了盡早結束中華民族陷於分裂的不幸局麵,我們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雙方可先派人接觸,充分交換意見。
海峽兩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訊、親人團聚、開展貿易、增進了解,我們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
國家實現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幹預台灣地方事務。
台灣現行社會、經濟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
台灣當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
台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願回祖國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
台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
歡迎台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辦各種經濟事業,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
統一祖國,人人有責。我們熱誠歡迎台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眾團體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提供建議,共商國是。
“葉九條”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大多數國家政府和新聞媒體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但是,台灣當局對此反應卻是複雜的。
就在葉劍英發表談話的當晚,台灣“新聞局長”宋楚瑜以“政府”發言人名義就“葉九條”建議發表評論稱:“中共由葉劍英出麵發表所謂和平統一的談話,基本上還是統戰宣傳。”強調“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但又聲稱:“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是台灣當局的基本政策,“應該統一在一種自由、民主和能造福人民的製度之下。”
稍後幾天,台灣“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在立法院答詢時聲稱,中共的九條建議“仿佛相當具體”,但又稱此九條建議“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聲稱在國家統一問題上,必須依循國民黨的憲法程序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