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我將再起”(4)(1 / 3)

1972年,嚴家淦“內閣”辭職風聲一出,宋美齡就想向蔣介石建議,提名她的侄子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為“行政院”院長,因為在大財閥孔氏家中,隻有孔令侃對政治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借此機會,孔令侃多在姨媽宋美齡耳邊吹風,希望她能幫幫忙。

逃台以後,孔家在政治上一直受冷落。宋藹齡、孔祥熙都客死異國,孔祥熙當過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長,孔家也希望孔令侃能繼承這一權位,像他的父親那樣,當上國民黨當局的“行政院”院長。

孔令侃希望擔任這個國民黨當局最有政治上表現機會的職務,況且,那時台灣的經濟力量剛剛起飛,如果當上“行政院”院長,不但可以有機會表現一番,說不定可以名利雙收,讓孔家在國民黨的權力圈裏東山再起。

事與願違,由於蔣介石傳子心切,他根本聽不進宋美齡的話。蔣介石一心一意想讓兒子繼承他的事業,在關鍵時期,他當然不會去聽從宋美齡的話。於是,嚴家淦辭職後,蔣經國順利當上了“行政院”院長。

沒有蔣介石的支持,宋美齡辦不成任何事。從孔令侃身上,宋美齡掂量出了自己在蔣介石心目中的位置。其他人也看出了蔣介石的傳子企圖,而自覺地投身到太子身邊,在國民黨元老中,能為宋美齡說話的人真是少而又少。

2.蔣經國無意分羹

蔣介石去世後,穀正綱等人曾提出可否讓宋美齡出任國民黨的總裁的議案,但廣大國民黨元老已不再把昔日光彩照人的蔣夫人放在眼裏,因為他們知道,失去蔣介石的宋美齡,已經是沒有任何權力可言,因此,他們舍棄了夫人,不同意宋美齡出任國民黨總裁。

1975年4月28日,國民黨中央開會,討論總裁一事。穀正綱提出由宋美齡繼任,但張寶樹則說:

總裁,必須功勳卓著之人方可勝任,蔣公新喪,至今尚未發現能擔當此任之人。以我之見,不如將總裁一職暫時保留,以表示對蔣公的哀敬與永恒的懷念。至於黨的領袖則不可無人,擬立即推舉一人為之。

張寶樹此言既出,附和者眾,遂決定設中央委員會主席一職。最後何應欽指出,設黨的中央委員會主席,我認為蔣經國同誌比較適合。

這樣,宋美齡出任黨的總裁的可能性就沒有了,“黨主席”已被“經兒”搶去了。為掩蓋爭鬥痕跡,蔣經國發表的《守靈一日記》,不止一次地稱宋美齡為“母”。由此可見,蔣經國玩弄權術,並不比蔣介石差到哪裏去。從此,宋美齡就沒有老蔣在世時那樣炙手可熱了。那時,她雖然隻是有職無權的“評議委員”,但是因為蔣介石在,她也曾一言九鼎,威風八麵。如今,她才感到“評議委員”的頭銜一無所用,需要謀求官職,不料“經兒”毫不相讓,她隻好以“蔣夫人”的身份,接見日漸寥落的“中外”來賓,無事可做,無話可講。如此尷尬、寂寞、失落,在台灣生活得也了無生趣。

對繼承了父業的蔣經國而言,唯一“礙手腳的人”便是有“母後”之尊的宋美齡。雖然元老重臣們也一致擁戴蔣經國,但“夫人”若有不同意見,這批人更樂於聽從。蔣經國雖然貴為“主席”,但每有重大決策,如不同宋美齡商量,在情麵上也說不過去,而先與宋商量,她同意倒好辦,不同意則令蔣經國難以忍受。

隨著蔣經國出任國民黨中央主席及隨後就任“總統”,宋美齡覺得蔣經國應放棄“行政院”院長一職,此時,她又多次托人暗示能否讓孔令侃組閣,但蔣經國仍然不買她後母的賬,而是讓孫運璿組閣。

孫運璿,號曜氣,1913年,出生在山東省蓬萊縣,1934年,畢業於哈爾濱大學機電係,隨即參加隴海鐵路連雲港發電廠建廠工作。1937年,參加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出任工程師,被派往湖南主持湘江電廠建設,時年24歲。1942年底,他被資源委員會選派赴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局工作3年。1946年5月,孫又被派往台灣,出任台灣區電力監理兼接收委員。後出任台灣電力公司機電處長,1950年,升任協理兼總工程師。1962年,又被委以台灣電力總公司總經理的重任。在任台電總經理期間,蔣介石長孫蔣孝文到台電任職,多蒙孫運璿的照顧和栽培,使蔣經國對孫很是感激。1967年,蔣經國通過其父將孫提拔為“交通部”部長。作為沒有任何前景的孫運璿,如果沒有蔣氏父子的提拔,出任部長級職務是非常困難的。同年,孫運璿再度高升,被蔣介石提名為國民黨中常委。1969年10月,孫又轉任“經濟部”部長,當蔣經國擔任“總統”後,念念不忘孫運璿對蔣孝文的恩澤,與他對蔣家的絕對忠誠,要他出麵組閣。

1978後5月26日,孫運璿就任“行政院”院長。為廠報答蔣經國的知遇知恩,孫運璿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是按蔣經國的擇人標準,於5月29日公布了他的內閣名單:

“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鍾。

“政務委員”:俞國華、李國鼎、高玉樹、陳奇祿、張豐緒、費驊、周宏濤。

“內政部”部長邱創煥,“外交部”部長沈昌煥,“國防部”部長高魁元,“財政部”部長張繼正,“教育部”部長朱彙森,“司法部”部長李元簇,“經濟部”部長張光世,“交通部”部長林金生,“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崔垂言,“僑務委員會”委員長毛鬆年,“行政院”秘書長馬紀壯,“台灣省主席”林洋港,台北市長李登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