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們評論“蔣宋聯姻”,往往認為是政治聯姻,實際上,它也是為了經濟目的的聯姻,蔣介石固然是利用了宋家的財力,宋家又何嚐沒有利用蔣介石的權勢來加速、加大聚斂的速度與程度呢?實在是一筆雙方互利的好買賣。
在“蔣家王朝”結束了的年代,宋美齡已失去政治影響力,隻能用商場經營來維持昔日的奢華生活,比起當年“名利雙收”的風光,自然是要黯淡得多了。
三、九十多個皮箱
1990年9月,宋美齡離開台灣前,帶走了90多個皮箱,其中到底有些什麼東西引起了各方麵的懷疑,這些財富又是怎麼來的,引起了各方麵的猜測。
1.都裝了什麼
1990年9月21日,一架“華航”專機在台北鬆山機場升火待發,這架飛機是送宋美齡赴美的“總統”座機。當時台北的《時代周刊》關於此一消息的專題報導是這樣寫的:帶著90餘箱托運行李,宋美齡女士揮別台北,直飛美國紐約。
這幕發生於9月21日(中秋節前夕)上午10時18分,台北鬆山軍用機場的揮別場景,恐怕是這位九十一歲高齡的蔣家女主人,一個曆史性鏡頭。
蔣夫人究竟帶走了什麼?留下了什麼?
據華航人員透露,老夫人這次共有90餘件行李,大部分行李箱內裝著夫人自用的“衣料”、“旗袍”、“日用器物”及“盥洗雜物”等,其中,還有一箱燕窩和月餅。
蔣夫人雅好藝術與繪畫,據信,她離開台灣,原本自家收藏的古董、字畫也應有一大部分隨行托運,加上老夫人十分念舊,一些容易搬動的舊式精巧木雕家具,可能也有若幹妥慎包裝後,隨機運往美國邸宅。
這架載送宋美齡的專機,是當天上午6時50分,就由“華航”董事長烏鉞親自坐鎮指揮,從桃園中正機場飛到台北鬆山機場的。
飛到了台北之後,機組人員就忙著裝運行李,包括宋美齡的物品在內的行李,足足有100餘箱之多,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是隨員的私人物品,但是,不少是宋美齡的行李。
隔天,台北就有報紙以嘲諷的語氣說:香港有97大限,台北有97大件。
關於這90多個皮箱內的東西,報紙上隻是作了如上的簡介,這箱子裏的“字畫”、“衣料”、“日用器物”等究竟是些什麼東西的。
先說說她的“字畫”、“古董”吧,其中有不少足原“故宮博物院”的東西。說起故宮寶藏,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根據張靜江的建議,蔣介石就執行了“疏散”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收集在故宮博物院寶藏的長遠計劃,他先是讓人把這些瑰寶從北京運往南京。在後來日本人長驅直入的時候,蔣介石的代理人把藝術品裝進數以萬計的條板箱運往全國各地,“以免落入日本人手中以及共產黨人手中。”這些藝術品最後被運到中國西部邊遠地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
在這期間,這些傑作中有許多失落到海外有錢的鑒賞家手中。人們一直在焦慮地揣測這件事,但是由於有20多年的時間,這些瑰寶到處移動,因而無法肯定地說失落了什麼東西以及失落了多少。在淮海戰役結束以前,有將近25萬件繪畫、瓷器、玉器和青銅器最後被運往台北。
當初在大陸時期,故宮一共有三個處,包括了書畫處、器物處、禮儀品處等。撤離大陸的過程中,管禮儀品處的官員投奔共產黨去了,所以,到台灣的隻有兩個處的古物,可是,這些古物的數量已經叫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了。
宋美齡於1950年元月從美國回到台灣的時候,故宮博物院的管理編號列帳還沒來得及健全,更談不上完善。有許多都還是從大陸剛運到台灣,連箱子都未拆封,有些則是很零亂地堆放在台中霧峰一間設備簡陋的庫房裏。
據宋美齡的老隨從說,宋美齡剛回台灣來的時候,大概三天兩頭就往台中跑,但,宋美齡的主要興趣還不在古董上,她一直對中國的古畫有濃厚興趣,而且當時正開始以學習國畫來修身養性,消磨時光,所以她到台中的主要目的是看畫,而以她的地位和權勢,當然要看什麼就可以看什麼。保管員一批接一批地把庫中的古畫搬出來,毫無保留地供宋美齡觀賞。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時鑒賞古物的設備比較簡陋,還是保管的人對宋美齡刻意“優待”,宋美齡觀賞古畫的時候,居然可以完全不戴手套和口罩,直接用手觸摸古字畫,和現在古物鑒賞專業人員鑒賞古物時,全副武裝,慎重其事的樣子,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許是受了這些“真跡”的熏陶和浸染吧,宋美齡的畫技,進展神速,很快就敢掛在蔣介石的辦公室裏對外炫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