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一生的家庭關係頗為複雜,在蔣家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和宋美齡往來最多的幾個晚輩之間也互有差別。同為蔣宋兩家的第二代,宋美齡和蔣經國之間有較多由權力紛爭而帶來的不快,蔣緯國則較之“受寵”得多。而對於孔令侃,宋美齡則視如己出,對其傾注了更多的感情和關愛,一直以子相待。
聰明能幹的孔二小姐一直深受宋美齡的疼愛和遷就,也是惟一敢跟宋美齡使小性子的人。擅打小報告和擺龍門陣的孔二小姐是宋美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靈魂”,孔二小姐死後,宋美齡非常悲傷。
孫輩中宋美齡和蔣孝勇最投緣,兩人在西學、信仰上都非常容易溝通。蔣孝勇非常敬重祖母,在生活中極其體貼和孝順,即使淡出政界後仍然在公共講話中極力維護祖母的形象,與宋美齡的感情十分深厚。
一、如此“母子”情
嫁給蔣介石後,貴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並未生育。對於有母子名份的“經兒”、“緯兒”,宋美齡的態度並不一致。對於蔣經國由於上海打虎運動和權力上紛爭帶來的不快,始終難以親近,蔣緯國則較之“受寵”得多。而對於並無母子名份的孔令侃,宋美齡則視若己出,傾注了更多的感情和關愛。
1.經兒不親
宋美齡終身未育,作為女性,這是頗為遺憾的。長久以來,外界對此傳言不斷,有說蔣介石因身染梅毒之類的性病而造成不孕。也有說蔣介石自幼就因為受了傷而無法生育,連帶質疑蔣經國究竟是不是親生的。然而,在台灣最近出現的史料顯示,在宋美齡結婚最初幾年,她曾經懷孕,卻流產了。蔣介石在日記中記了這事,並頗為失望,希望不會影響到妻子的乍育能力。由此看來,宋美齡確實具有生育能力,隻是她結婚時已經29歲,最初幾年未能生產,以後就更難了。
在蔣、宋兩家的第二代男性中,蔣經國、蔣緯國和孔令侃與宋美齡的往來較多,宋美齡對她們的態度也太不一樣。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長子,照理,宋美齡與蔣經國應該保持一種和諧的母子關係,才更能維護彼此的尊嚴和利益。然而,正是這個“第一家庭”的利益太非同尋常了,誰成為這個家族的主宰,就意味著誰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因此,母子之間的利害衝突必然表現為權力之爭。蔣介石在世,宋美齡夫貴妻榮,無限榮光盡在其身,蔣介石死後,卻沒有子貴母榮的局麵。宋美齡似乎隻徒有老成凋敝的心態,曆史上宮廷政治中,父子仇殺,兄弟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毋庸淡與皇後或後戚之間的爭鬥了。不要說蔣經國不是宋美齡的親兒子,就足她的親兒子,隻要是為了權力,爭鬥就在所難免,她又能怎樣呢?
宋美齡在與蔣介石結婚之前,就已知道有蔣經國這個人存在。結婚之時,蔣氏父子交惡,宋美齡對蔣經國並未放在心上。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給宋美齡寫下“遺書”,希望她能在他不幸之後,教育撫養蔣經國、蔣緯國弟兄倆長大成人。
西安事變後,中蘇關係得以改善。蔣介石委托駐蘇大使通過外交渠道幫他找回多年來音訊不知的兒子。在蘇方的幫助下,蔣經國得知了父親要他回國的口信,並知道了宋美齡的一些情況,他請這位大使回國時代他轉送宋美齡一件貂皮大衣。
1937年3月,蔣經國離開了生活、學習、工作了12年之久的蘇聯,輾轉回到國內,第一次見到了宋美齡。盡管他在歸國之前曾寫信給自己的母親,表示一回國即奔家拜見高堂,但迫於父親的威嚴及從未來前途考慮出發,他還是先在蔣介石麵前先認了宋美齡作“母親”。
宋美齡見到蔣經國一家,寒暄之後,開口便教育蔣經國:“你勿曉得啊,我花了很大功夫把你要回來的呀!”蔣經國連聲道謝。
自蔣經國回國到蔣介石敗退台灣前夕,蔣經國和宋美齡在蔣介石的手下,一個忙於社會福利、外交、空軍事務,一個在地方從事青運、政治工作,基本無什衝突,相安無事。
兩人因1948年的“打虎”行動鬧得很不愉快,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
到了台灣之後,蔣經國盡管表麵上仍尊宋美齡為“母親”,但在心裏即恨死了孔、宋兩家,認為蔣介石在大陸的失敗,宋美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由此聯係到曆史上“女人禍國”的故事。
隨著蔣經國在台地位的提高,蔣經國找到一個讓“母親”難堪的機會。1955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2月,蔣軍退出大陳島。大陳撤退,蔣經國主持其事,台灣上空籠罩著一片沮喪氣氛。但以宋美齡為支柱的華美協進會,卻由陳香梅出麵,在台“空軍總部”大禮堂,舉行島上有史以來首次資助服裝表演會,介紹流行美國的H絨條洋裝,並打出旗號為“服裝義演”。這天晚上,應邀赴會的有美國駐台灣“大使”藍欽等各國使節及其夫人,都是些得罪不起的貴賓。但是,“軍人之友社”總幹事江海東卻率領一批軍官在馬路上攔阻赴會貴賓的汽車,對“喪師失土”的悲痛時刻出現的這種歌舞升平的虛華現象,表示抗議。
宋美齡將攔阻汽車之事報告了蔣介石,蔣盛怒之下,下令扣押了江海東。江海東在獄中頗受優待,3個月後便恢複了自由。江海東事件,表麵上,主事人受到處罰,但蔣經國自感出了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