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靈柩暫厝於美國(2)(1 / 3)

宋美齡不僅在政治上從來未放棄過對台灣乃至世界的關心,在經濟上也沒閑著。早在1972年,宋美齡便投資500萬元開發新裏西哥的天然氣,是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的合夥人。翌年,又投資創辦休斯敦的韋斯蘭石油公司及天然氣公司。1974年,組織了夏延石油公司,並控製大信托公司、西部石油開發公司和阿托卡鑽探公司。1975年,重返紐約後,大部分精力用在工商方麵。

1984年5月,海外忽然傳播宋美齡在美國因癌症病逝,其隨行人員因處理財產問題而發生內訌的小道消息,消息傳得很盛,後來因宋美齡公開露麵而不攻自破。這一年,台灣煤礦不斷發生災變,宋美齡在美國除發表關切的聲明外,還彙巨款慰問。同年,她的外甥孔令傑花了數千萬美元在美國德州興建了一座大防空洞,給宋美齡避核彈之用。

歲月滄桑,雖說宋美齡在美國長大,並在美國受教育,可是,11年如一日,身邊都是陌生之人,二次大戰中依然健在跟她有過多麵之緣的美國友人,幾乎寥若星辰,他們即使在,也多半風燭殘年,行動不便,所以幾乎沒有來往。而在美國政壇上的要角,對宋美齡來說,多半已經是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了,與她更無聯誼。

在美國的蔣家後代中,隻有蔣經國的長女蔣孝章一直住在美國的舊金山,她經常到紐約來看望孤寂的祖母。11年中,蔣緯國也曾數次代表蔣經國專程到美國向母親請安,聊以寬慰老夫人寂寞的心。

一人獨居,宋美齡對蔣介石的思念有增無減,愈久彌堅。她的居處到處可見蔣介石的照片,奉祭蔣介石的香花長年保持鮮潔。

1986年,蔣介石誕辰100周年,為了參加此活動,宋美齡決定結束11年的隱居生涯,返回台灣。

她這次返台,多少也有以解寂寞的意思。早在1985年6月她在長島款待台灣各市市長夫人訪問團,當來自台灣的客人一致表示歡迎老夫人回台看看時,她曾透露,明年即1986年有些可能。1986年是蔣介石百年冥誕,蔣經國一奉請母親大人,她當然也就欣然接受了。

亦有人認為,促使宋美齡結束客居生活的,恐怕與《宋家王朝》引起的風波不無關係。

《宋家王朝》這部出自美國傳記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之手的著作,一經問世,立即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作者筆鋒所及,不僅觸及宋氏家族的陰暗之處,而且使這位曾風雲世界的宋家三小姐的許多秘密公之於世。作為“宋家王朝”惟一活在人世間的宋美齡,處境甚為尷尬,不得已,決計返台。

不管怎樣,1986年10月25日,宋美齡返回台灣,住進了士林官邸。

宋美齡由孫子蔣孝勇陪同回台,1986年10月,蔣經國的健康狀況轉好,蔣緯國出任台灣“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蔣經國的二兒子蔣孝武遠赴新加坡,蔣經國的私生子章孝嚴出任“外交部”次長,蔣家王朝表麵上看來似乎還頗“興旺”。

雖然此次返台,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輪椅上,但她仍保留著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天主教輔仁大學信托基金會”主席和多個婦女及慈善團體的頭銜,她在台灣仍然有一個根基雄厚的班底。

1986年11月30日,《紐約日報》將已經移到社文版的宋美齡報道複原,在頭版登出了宋美齡的照片。照片的小標題和說明文字是:“仍具影響力:蔣介石夫人在美國待了11年後,已返回台灣。”在第28版上,刊出了一則美聯社發自台北的長篇電訊,標題說,蔣介石的遺孀在台灣仍是“一股力量”。

《紐約時報》的報道並非空穴來風。回台後,宋美齡曾多次接見台灣政要。由於她對蔣家和島內黨政軍人物的深遠影響力,在台灣的政治運行中,自然難免流露出她影響力的痕跡。

有的報道認為,與官邸具有深厚淵源的“勵誌社”係統和宋美齡關係極為密切,甚至官邸的侍衛人員均出自此一係統。蔣經國死後,這些人又活躍了,其外之意,是這些人有宋美齡支持。“勵誌社”確係宋早年創設,從事“服務性”工作,官邸某些事業性工作,也由“勵誌社”負責,唯侍衛一責由軍警係統甄選可靠人員充任。當時“勵誌社”總幹事黃仁霖,確為宋手下大將,她對外的聯係,常由黃仁霖負責。張學良西安事變前要見蔣介石,則先通過張群安排,而他要見宋美齡時,則不通過張,必須請黃仁霖先行聯係,由此可見黃仁霖在宋麵前份量之重。

自從此次返台,台灣各界估計她不會停留太久,就會離開台北。因為一些親密人士及團體的“執意挽留”,她一住4年零11個月,及至蔣經國去世後,她才發現台灣並非久留之地,悄然飛向美國。

二、移居美國

蔣經國去世後台灣政局紛繁複雜,“官邸派”在與“擁李派”的爭鬥中失敗,李登輝獲任黨主席;漸漸喪失政治影響的宋美齡與李登輝關係不睦,並且對李登輝統治下的島內政治環境不滿,於是組織“中賢會”,進行“擁蔣反李”的政治助選活動,但最終未能實現目標。宋美齡一係列挽救蔣家在台沒落的活動失敗,李登輝“台獨”或“獨台”的活動使她深受打擊,隻得再到美國“長期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