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重新回歸1(1 / 3)

北極點,我們來過了。在北極點一整天,我找到了我的北了嗎?沒有。在北極點,其實沒有更北,一切的方向都是向南。原來,北極之內,就是南。回到船上,我們即將回歸,一路向南。

幸福公式

逛超市的時候,L心血來潮,像小孩子一樣買了好大一罐酸奶,一路上吃得有滋有味,一副極其幸福、給她一萬塊也舍不得丟的樣子。她說,小時候,看著冰櫃裏好吃的東西好想吃啊,直流口水,可是買不起……現在買得起了,想找到特別想吃的感覺卻很難了。我想,如果我對當時那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和藹地說“小姑娘,閉上你的眼睛,許一個願,我會讓你的願望成真”,她的腦海裏會是多大多大多大的一盒酸奶啊。

那一刻,L無比幸福。

幸福=得到的-max(期望的,別人得到的)

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L完全沒有料到今天可以吃到久違的酸奶,得到的大於期望的,所以幸福。

走在馬路上,有人攔住你,說咖啡公司出了一種口味更香濃的咖啡,問你願不願意免費試一試。你說好啊,給我兩包,她就給了你兩包。你很愛喝咖啡,這個時候,你得到的大於你期望的,所以覺得很幸福,一天的心情都很好。可是當你剛剛走過去,突然聽到這位美麗的小姐給了後麵一位路者4包。你有些不開心了。你注意了一會兒,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4包。你就徹底失望,並且一天的心情都很糟糕。這是因為你得到的比別人得到的要少。

幸福,就是賺得不比老婆要求的少,最好還比鄰居主婦的老公多。

那麼,如何可以更幸福?

學過數學的朋友們都知道了,更幸福,就需要得到的更多,或者期望的更少,或者幹脆不與別人比較。人們獲得幸福的方式也就三足鼎立。

關注“得到”的人,不斷追求,銳意挑戰,順著馬斯洛的五層需求一層一層地滿足。他們認為“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一山還比一山高”。管理“期望”的人,在每一件平凡的事中尋找快樂,體味滿足,發現不平凡。他們認為“知足常樂”,“平平淡淡才是真”。

淡定而“不與別人比較”的人,不貪慕虛榮,不一味攀比,更講究自己的感覺,崇尚“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就喜歡”。

幸福,可以很簡單,也許隻是因為一盒酸奶。

雖然有一整天的時間,大家還是嫌短,最後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船上。

北極點,我們來過了。在北極點一整天,我找到了我的北了嗎?沒有。在北極點,其實沒有更北,一切的方向都是向南。原來,北極之內,就是南。回到船上,我們即將回歸,一路向南。

這對我媽媽是種鼓舞

這艘船上,有不少是父母帶著孩子來的。我注意到,在冰海遊泳時,除了李振家、老黃、酋長,有兩個小朋友也跳入了冰海。他們是欒奕和李光鎬。

欒奕來自南京,是一個特別活潑、可愛、漂亮的小朋友,20出頭。有一天吃飯的時候,她突然說給我講一個笑話,我說好啊。她說:“小明和小紅青梅竹馬,高考時約好報考同一所大學。緊張的高考結束了,兩人的成績都還不錯,於是秋天的時候,一個去了蘭大,一個去了南大。”

我一大滴汗,這是赤裸裸地嘲笑我L和N不分。李光鎬才13歲,是個很高但很靦腆的一個男孩子,看上去已經和欒奕差不多大,倆人都叫我叔叔。

欒奕說她來北極完全是意外,一開始是她爸爸和媽媽要來,但是突然爸爸沒有時間了。爸爸很希望媽媽有這個機會完成這個旅行,所以就讓她陪著過來,陰差陽錯。這一路,我看到,她一直很照顧她媽媽。跳下冰海,除了刺激,她說:“這對我媽媽是一種鼓舞!”

我很驚訝。為什麼是種鼓舞?

她說,她從小幸福指數非常低。她爸爸以前是當老師的,教經濟。他那個時候不太忙,但出書,寫書嘛都閉關那樣的,把自己關起來,然後也不理她。她媽媽是做外貿的,在那個年代做外貿是非常非常忙的。所以她小時候,奶奶還在的時候,就是奶奶、外婆帶,所以覺得跟父母在一起挺難得的。

小學的時候她常常被忘記,晚上父母倆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說:“哎,怎麼女兒不見了?”忘記去接了,她還在學校大門口等他們。所以她從小心裏麵缺失了這一塊,就是父母的關懷。其實他們是很愛她的,但是根本沒時間理她。到了叛逆期她就更加不會跟父母親近了,最水火不容的時候,她就出國了。

她覺得自己每次選擇的道路都是爸媽幫她選的,隻有出國這件事她堅持到底,跟他們鬧到最後。第一個導火索是初二暑假那次的出國夏令營,讓她體會到了在國外的教學是什麼樣,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麼自由自在。他們不陪她,她就覺得你們都沒時間陪我,然後一見我就罵我,我為什麼要在家裏待著。高中畢業她就出國了。

在國外待了7年,有了各種活躍、各種自由、各種脫離了父母的行動。但是她慢慢發現,她其實真的很在乎父母。

回來後,她想,從小缺什麼,就特別想在那方麵做得好一點。她媽媽老是跟她提結婚生孩子讓她抱孫子。從她媽媽身體不好開始,她就覺得,自己更得快點去實現媽媽的願望。她爸爸媽媽總跟她說我們這代就一個孩子,可憐巴巴的,照顧老人到時候也不行,他們讓她多生幾個,她就跟他們承諾,會生3個孩子。

這次來北極點,她媽媽身體不好,沒有辦法跳到冰海裏遊泳,她就想自己跳下去,對媽媽是一種鼓舞。代媽媽跳入冰海,鼓舞她,多好的女兒!

希望老師不要放棄我

李光鎬和他爸爸從小在太原,讀小學時,覺得自己見多識廣的,看的書相對比較多,但是“去了北京以後就覺得自己以前是坐井觀天”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些經曆,也都看過很多書,所以忽然一下子感覺特別不適應,“就好像把你從洗澡缸子裏提出來放到北極的冰水裏一樣”。

那段時間極為痛苦。初一那麼簡單的英語,隻能考個50多分,感覺極為恍惚。每天在學校,找不到自己待在那裏的意義與價值,每天都在混日子,學不到什麼東西。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也是一團糟。

他爸爸就找他談,你應該有一年的時間適應這裏,不然就被淘汰掉,非常直接,不留情麵。下半學期的時候,他爸爸在北京創業,非常忙,但是依然騰出手來看他學習。可以說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感覺大部分是他爸爸的功勞吧。當時期末成績很滿意,終於有了鯉魚躍龍門一樣的感覺了。不過初二以後,感覺像坐過山車一樣。他自我評價有個特別大的毛病就是容易驕傲,有時候到極點之後就懶得學了,感覺自己挺好的了,結果期中考試又一次考砸。他爸爸當時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