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自己最快樂(1)(1 / 3)

遊戲的幽默感常給我們新的觀點來看事情。

當硬碰硬對我們不利、也無助於解決事情的時候,

是不是可以不要“豁”出去,先來變個把戲?

苦中作樂玩把戲

有一位叫作塔爾·朋漢(Tal Bonham)的牧師,曾在他的書中寫下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朋漢太太得了嚴重的憂鬱症,好不容易出院了,幾個從前的朋友打算在出院當天就到家中探望。憂鬱症常被不知情的人當成“瘋了”,塔爾雖然很感謝朋友的好意,卻也很擔心這些朋友是否懂得體恤病人的心情。他暗自擔心:客人們可不要把氣氛越聊越沉重才好,不然太太好不容易有些起色,講起自己的病情,又陷入低潮。

他在開車接太太回家的路上得到一個靈感,轉憂為喜。太太抱怨自己看來很糟,像個巫婆,他順口答道:“那也好,等一下朋友如果私下問我你恢複得如何,我就告訴他們,你隻剩一個問題沒解決:你以為自己是個巫婆,騎著掃帚在家滿場飛!”

打破沉悶掃除悲情

太太沒有反對。塔爾預先在電話中告訴朋友,太太在療養院裏染上了當巫婆的習慣,如果她發作了,隻要大家假裝鎮定,裝作沒看見,就沒事了。

晚上,朋友帶了禮物前來慰問。塔爾看得出來,太太在講述治療過程及住院的痛苦時相當吃力,就在他十分擔心的時候,太太對他眨了一下眼睛,然後離開了客廳……再度出現的時候,她果真騎上了一支掃帚,臉上的表情像個決心偷吃糖的孩子。她騎著掃帚滿屋子繞,跳來跳去,朋友們因為先生的叮嚀,必須假裝鎮定,隻好心不在焉地繼續剛剛的話題。

等太太放下掃把回座,塔爾才向各位解釋,這是為了打破沉悶才有的餘興節目,大家大笑出聲,很盡興地聊了一個晚上,所有的悲情也就一掃而空。

除了加進一點遊戲成分,有時我們實在找不出化解沉悶、轉移悲情或消除怒氣的方法。

比如,在都市中停車位難找眾所皆知。如果你認為你“應該”找到理想停車位,那你一定會充滿挫折感。有位朋友就為自己發明了“找車位遊戲”,想象自己在玩電動玩具,他這位勇士的闖關密碼就是要找到那僅餘的一個停車位,這樣一來,連找車位都成為精彩刺激的每日娛樂節目。

當老板罵你的時候,想象他有個小醜鼻子,或他僅餘的頭發一根一根地掉下來,也是排遣的方法。但記住,請別笑出聲來,被罵還那麼開心,他會更不高興!

“豁”出去前先來變個把戲吧!

以前我曾經在一家大機關工作,單位裏有一位愛八卦的同事,她的工作效率奇差,仿佛以耽誤別人工作為目的,常愛來我們的單位串門子,東家長西家短,偏偏她的後台又很硬,得罪不得,使得我們非常頭痛。後來我“發明”了一個遊戲,隻要她每來一次,我就在桌上的貼紙劃上一條杠,統計她每周來這裏的次數。每一次她跑來,我就記上一杠,同事們看見我的動作,總是心照不宣地微笑,長舌婦以為受到本組同事歡迎,也就比較少在別的單位搬弄我們的是非。

有一回,有位不知情的訪客看到了我桌上密密麻麻的正字標記,問道:“這是什麼意思?”附近所有的同事都不約而同地大笑出聲!本來被大家恨之入骨的事情,早已變成一種遊戲“默契”了。

有一位家庭主婦還更絕。她的先生很節儉,每天堅持帶便當上班,卻又常抱怨菜色沒變化。有一天他嫌牛排蒸過後像鞋墊,蔬菜的纖維硬得像繩子——疲倦萬分的太太沒有當場和他理論,但第二天中午,先生打開便當一看:裏頭放著的就是蒸熟的鞋墊和繩子!

這個報複有點毒,卻也無傷大雅——遊戲的幽默感常給我們新的觀點來看事情。當硬碰硬對我們不利,也無助於解決事情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要“豁”出去,先來變個把戲?

當一隻拍翅逃奔的鴕鳥,

不是懦弱,不算偷懶,

隻要明白“暫時逃走是為了繼續往前走”,

也是為了給自己一點緩衝速度。

當一隻暫時逃走的鴕鳥

遇到僵局怎麼辦?一般人有幾種方法應對:一是硬碰硬,二是逃走,三是假裝沒看見,四是猶豫徘徊許久。

硬碰硬的人通常不是成功人士,就是革命烈士,他們一身是膽,勇於麵對困境。

逃走的人,若走的次數多過於麵對的次數,可能連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個孬種。沒有解決的事情,還是像個通緝令一樣陰魂不散。

假裝沒看見,比逃走還糟,心中已產生了自我蒙騙機製,不斷地“吃案”,保護自己的係統年久後必然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