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塞尚

出生地:法國普羅旺斯的埃克斯

生卒年:1839-1906年

曆史評價

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1839年塞尚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埃克斯,父親是個製帽廠主,後來成為銀行家。因此塞尚不必為日常的吃喝費心,可以隨心所欲的畫畫。塞尚受過人文科學教育,在故鄉埃克斯他學習了學院派繪畫基礎之後,又到巴黎深造。他在那裏吸取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當時剛剛興起的印象主義的繪畫成就。對於他來說,巴黎和埃克斯是他人生中的兩極。在巴黎的時候,他的內心沸騰;在埃克斯的時候,他的創作個性獲得了自由的發展。

創作於1866年的《僧侶肖像》是塞尚初期的典型作品,作品帶有十足的學生味道。

在1870-1871年的戰爭期間,塞尚在愛斯塔克修完了繪畫學業後返回巴黎,後來又轉赴瓦茲河上的奧維爾。這幾年他一直遵照卡米耶·畢沙羅的勸告,放棄“雜燴”的方法,色調變得明亮,用筆開始準確,手法也簡練起來,塞尚開始走印象主義的道路。畢沙羅教導塞尚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不以自己對描繪對象的愛憎為轉移地去研究外部世界,從明暗變化中發現每一個形體的本質。畢沙羅還教導塞尚把他所特有的刻畫形象的體積感和堅實感擴大運用於整個畫麵結構上去。

繪於1872-1873年的《縊死者之屋》展示了塞尚麵目一新的作品。他還在使用前些年的濃厚的顏色,不過已經使它從屬於中間調子。體積感顯示出空間的深度,從而肯定了本身的存在,並且變得更為強烈。換句話說,塞尚充分的揭示了體積和空間的關係,把他從畢沙羅那裏學來的東西發揮到了極端,把這些對象看作是一種永恒和普遍的東西,造成這一物質世界的一種堅實性和綜合性的感覺,結果也就是使他得到了與畢沙羅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在塞尚的畫上,光還缺乏細致的加工,但這是由於他追求形象的綜合性和宏偉感所造成的。

1874年塞尚還參加了在納塔爾照相館舉行的第一屆印象派畫展。該展得到的卻是一片奚落與嘲笑,塞尚當然也免不了備受指責。與此相反,多利亞伯爵卻買下了他的《縊死者之屋》,政府的一位職員維克多·肖蓋還成為他的崇拜者和密友,並多次為他當模特兒。

印象主義使塞尚的創作變得如此豐富,特別是在《維克多·肖凱》的肖像上可以看出。印象主義賦予了一種對他說來是新的人情味。在明亮的綠色背景前,顯現著藍灰色的頭發、胡子和上衣,以及淡藍色的襯衫、淺紅色的肉體,換言之,即是以淺調子突出著深調子。色彩的筆觸盡管很粗獷,但由於變化豐富,也形成光的顫動,從而也有助於形象本身的結構。從這種形與色的完美統一中,產生了這個塞尚和雷諾阿都很敬重的人的形象——一個敏感而嚴肅、麵帶愁容但意誌堅定的、內心充滿著崇高精神的藝術保護人的形象。塞尚在這幅肖像上成功地把作為藝術對象的人和藝術所要刻畫的生命力結成為一個完全的同一體。這一方麵有賴於肖凱這個人使塞尚產生了興趣,另一方麵也有賴於塞尚能夠不僅看見自然外貌,而也看見人的精神價值。把這幅肖像同《僧侶肖像》比較一下可以衡量出塞尚在這十年內所走的路程,並且看出他的。

相關鏈接

塞尚畫的高價

在美國紐約舉辦的藝術拍賣會上,法國印象派大師塞尚創作的一幅風景畫,以38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創下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畫的拍賣記錄。拍賣會上共有41幅畫作,成功賣出27幅。其中叫價最高的就數這幅由塞尚創作的油畫,拍賣價是3800萬美元,同時也打破了以往的塞尚風景畫價格。價碼排名第二的作品同樣也由塞尚創作,價格為1650萬美元。

前途無限廣闊。

應當承認,塞尚有些畫並不這麼容易理解。有一幅靜物畫,從畫麵上看可能沒有多大成功的希望,它顯得十分的拙劣!水果盤畫得那麼笨拙,它的底座甚至還沒有放在當中。桌子不僅從左向右傾斜,整個畫麵看起來仿佛向前傾斜。這幅作品好像是色點的雜湊之物,餐巾看起來仿佛是用錫箔製成的。難怪塞尚的畫最初被嘲笑為可悲的胡塗亂抹。但是不難看出造成外觀笨拙的原因何在。塞尚已經不再把任何傳統畫法看成理所當然的畫法。他已經決心從塗抹開始,仿佛在他以前根本沒有繪畫這回事。塞尚選擇的主題是研究他想解決的一些特殊問題。我們知道他沉迷於色彩跟造型的關係,像蘋果那樣具有鮮豔色彩的圓形實體就是探究這個問題的一個理想的主題。我們知道他對平衡的設計很感興趣,這就是他要把水果盤向左延伸去填補空白的原因所在。因為他想研究在相互關聯的情況下桌子上各個物體的形狀,所以他就把桌子向前傾斜,使它們都能被看到。這個例子大概能夠表明塞尚是怎樣成為“現代藝術”之父的。他力求獲得深度感,但不犧牲色彩的鮮豔性,力求獲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犧牲深度感,在他這一切奮鬥和探索之中,如果有必要的話,有一點他是準備犧牲的,即傳統的輪廓的“正確性”。他並不是一心要歪曲自然,但是如果能夠幫助他達到向往的效果,他是不在乎某個局部細節是否“變形”的。塞尚的靜物之美是得到公認的,其原因就在於他善於確鑿地向我們證明:他的“變形”觀察比普通人對現實事物的知覺要更真實、更可信和更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