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杜菲
出生地:法國勒阿弗爾
生卒年:1888-1964年
曆史評價
作為20世紀初葉現代繪畫史開端的野獸主義成員之一的杜菲,是一位多元化創作的藝術家。
杜菲於1888年在法國西北部最大港勒阿弗爾市出生,在全家11個小孩之中排行第七。他的父親在一家冶金工廠擔任會計,並且是很有才華的業餘音樂家。關於他早年的事跡,幾乎沒有圖像數據流傳下來,我們隻知道他在勒阿弗爾市度過童年,在一家進口商行當過外務員,然後在“薩瓦號”跨大西洋渡輪上擔任客運經理的秘書,隨船在紐約——勒阿弗爾市之間往返。
但杜菲作為畫家的藝術感性,卻是在這期間陶冶養成的。
服完兵役後,杜菲於巴黎定居,結識了德漢、布拉克、畢加索和詩人藝評家亞波裏內爾。他於1914年在蓓爾特魏伊爾藝廊展出的最初幾幅水彩畫,一方麵使用了陰暗的褐色、藍色、深紅色,另一方麵又摻雜了暈線技巧。
雖然這項首展後不久,杜菲就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之中,但他仍然隨時伺機在筆記本上作畫,主要畫花、馬、風景。尤其是戰爭結束後,他在法國東部孚日省阿裘河穀地區養病,更畫了許多風景畫。
相關鏈接
馬蒂斯的影響
1905年,杜菲見到了馬蒂斯的油畫《奢華、寧靜與快樂》,為之大受震動。他說:“在這幅畫前,我懂得了全部繪畫的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來的神奇想象力,印象派現實主義失去了對我的魅力。”於是,他不再崇拜印象主義,轉而熱衷於野獸派風格的繪畫實驗。他以明亮的色彩和裝飾性的筆調,去畫那些熱鬧的街道和舞會場麵,成為野獸派畫家中重要的一員。
杜菲曾和哥哥勞爾有過短暫的合作,為裏昂著名的畢昂奇尼-費裏耶絲織廠繪製花布。但杜菲最主要的合作對象是裏摩日的哈維隆兄弟瓷器廠,他於1916年開始為該瓷器廠繪製裝飾圖案(以花卉和動物為主),這項合作關係持續了三十多年之久。1925年巴黎舉辦“現代裝飾藝術及工業應用藝術國際大展”,杜菲以“法國古堡”餐具組的設計,榮獲金牌獎。
1920年杜菲回到巴黎,在人文薈萃的蒙馬爾特定居,與喬治·勃拉克成為鄰居。乘著當時澎湃的藝術風潮,杜菲的作品終於得以公開展出,在巴黎和紐約陸續參加多項展覽。在這段時期,杜菲充分顯露了他在用色方麵過人的天賦,他的畫就像神奇的色塊拚布,例如在1921年的《茶杯靜物》中,巧妙地用白瓷杯作為唯一明亮的對比。
戰後巴黎文藝界的兩大盛事,也對杜菲的藝術生涯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借著為1920年公演的音樂劇《屋頂上的牛》製作布景的機會,他認識了當時最重要的音樂家(米勞、奧瑞克、沙提、普朗克、洪尼格爾)。1925年的《黑人秀》使他的畫風增添了色彩與音樂的嶄新結合,幾幅不同凡響的巨作於此誕生。在音樂主題下,他畫了許多個版本的鋼琴家與樂團,由類似色彩衍生出無窮的變化:他把音樂家的頭畫得很像五線譜上音符的符首,風琴音管的排列則像音符的符身,豎琴也搖身一變成為休止符。在這個時期,他對弗拉鐵裏尼兄弟馬戲團也非常著迷,畫了許多馬戲團和小醜的主題。在這些畫裏,他把色彩當作音樂和語言的功力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對光線的掌握也可謂爐火純青。他特別偏好的白色幾乎無所不在,而且通常用在小醜、馬和特技表演者身上。1927年的《馬戲團》就是登峰造極的代表作,紅、藍、黑、黃構成的強烈背景,襯托出對白色的動人禮讚。
接下來的幾年,杜菲經常回故鄉勒阿弗爾市長住。這段時期誕生的傑作如1929年的《勒阿弗爾市維德寇克堤》,將色彩的協調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在這段時期旅居的其他地方如母親的故鄉鴻弗勒港、利穆讚省,還有後來每年都和妻子前往定居一段時間的都蘭省(羅亞爾河流域),都為他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產生的佳作包括一些森林、河穀的景致,以及獅子城堡的景觀。
——傳世佳言——
在這幅畫前,我懂得了全部繪畫的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來的神奇想象力,印象派現實主義失去了對我的魅力。
杜菲晚年周遊各國,此時他在畫壇已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不僅經常在巴黎和紐約展出,也被美國最著名的芝加哥藝術學院和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購典藏。在愛妻伊斯梅莉病逝後兩個月,畫家也於1964年5月12日在布塞伊村拉布瓦西耶鄉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