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讀的書中,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說走就走”“趁年輕過隨心所欲的生活”“放下一切出發吧”“別為旅行找借口”等諸如此類的字眼,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過喜歡的生活最重要”“你待在辦公室,留在小城市隻是坐以待斃”,隻不過我想問一句,你不顧一切說走就走去旅行的資本是誰給的?如果靠爹媽,那麼我無話可說。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迷戀甚至是沉淪於“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始向往西藏、麗江這些逐漸被世俗浮躁所覆蓋的地方。其實你想到說走就走之前,或者放下一切不計後果的旅行前,是否問過自己:我旅行的資本是什麼?我上路後就真的可以改變所處環境的不安嗎?我辭職旅行回來後又能幹嗎,有退路嗎?曾經,有一位讀者問我什麼是信仰,我認為信仰就是讓你在無法前行遠方時,依然能夠熱愛你當下所處的生活,並為信仰而努力奮鬥。我心中有兩個信仰,一個是西藏,另一個是江南。為了這份信仰,我在當下奮不顧身地努力著。
大多數人閱讀完旅行書,都會立馬產生說走就走的心態。但有一回我看完一本與西藏相關的書後,沒有產生這種心態。我個人是不提倡現在的年輕人說走就走的,反而很想溫柔地提醒他們,要對心中想去的地方懷著敬畏之心,要踏踏實實地行走,而不是隻為表麵的豐盛,為了在朋友間炫耀,拍些照片,就以為自己多麼了不起。其實這些,得到的隻是捕風捉影的虛空。
在閱讀《西藏生死書》尋求證悟的過程中,我幡然醒悟,隻有坦然並承認死亡這回事,才能更好地活,更好地珍惜當下。讀完這本書後,我更加清楚了一件事,就是人活著,一定要有信仰。就算你此刻行走在路上,若沒有信仰,也隻是附庸風雅。
曾經,我也很喜歡對別人說,“以後我要去哪裏”,“以後我要考某某大學”,“以後我要……”之類的話語。時間久了,成長了些,才知道,總把“以後”掛在嘴邊未免太過浮躁。因為“我以後會怎麼”隻是一種設想,一種美好的憧憬。那些喜歡說“我以後要去某某地方”,或者“我以後要買某某東西”的人,請先到了那個“以後”實現時再和別人說,八字未有一撇前,沒有實現前,一切的計劃都會有變化。
所以,你想要改變現在的境遇,那麼你光想是不夠的。不努力,不行動,總以消極抱怨的態度對待生活,總是已習慣了現在無聊的生活,適應了不求上進、不願意去和命運爭鬥的狀態對待生活,那麼生活永遠都是不公平的,你永遠都適應不了快節奏的生活。
生活不會平白無故就給你想要的,你想要過喜歡的生活,就得去爭,去耕耘。如果你覺得自己貧窮,那麼就去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掙錢。有時候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的圈子,那你為什麼不讓自己努力,然後跳出現在的圈子或生活,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你努力奮鬥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說走就走旅行的資本。所以,如果你正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奮鬥著,那麼請繼續堅持。別害怕追夢過程中的孤獨寂寞,因為追夢就像是一場馬拉鬆,最終能堅持到終點的人寥寥無幾。
有時候,你會和朋友爆一句粗口說:“他大爺的,老子的青春十八歲後就沒有了。”高中時為了高考,過著機械式重複的生活;大學時為了畢業找個好工作,匆匆了結無疾而終的戀愛;等真正工作了,踏入社會後,又要為結婚、買房、買車操勞。隻是你想過沒有,你如此辛苦地努力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賺錢,為了自己愛的人有一個穩當的保障。你隻要有了保障,青春隨時都有。
我們如此奮不顧身地拚命奮鬥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讓父母過好的生活。他們也嚐過了苦盡甘來,隻是現在的這份甘甜,興許還不夠,沒有甜到讓他們感到膩味。所以,今天必須比昨天再努力一點兒。
如果你仍然激動著所謂的“青春就是說走就走”,相信著扯淡的“再不出發就辜負了青春”之類的話語,那麼,請放下你的浮躁,撕開虛偽的麵具,想想你說走就走的資本,柴米油鹽物質有保障了嗎?上路是為了信仰還是為了炫耀?
說真的,我不羨慕你放下一切說走就走的旅行。希望正在讀這本書的你,也別羨慕別人說走就走的旅行,你要相信,總有一天,你也會出發上路。但現在,你的忙碌辛苦,是為了上路後的歡喜踏實。
這生活不管好壞,你都得走過來。你能取得收獲的付出是曆練,沒有取得收獲的付出是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