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累計,不誇張的說,葉家的收藏比起當今皇宮也不多承讓,這樣一份重寶,不怕賊偷、還怕賊惦記,葉家自然也有自己的防範措施。
葉家內有一處重地,隻準許曆代家主口頭相告、一脈單傳,甚至葉文的母親還在世時,也不知道這樣一處地方。
而到了葉文這一代,他是葉稷唯一的獨子,繼承家業已是不爭的事實。況且,為了培養兒子的鑒賞能力,在葉文六歲,也就是明白事理、能藏住話的年紀,葉稷第一次領他進入過這處重地。
如今,葉家九族被誅,葉稷也已經殞命,當世之上能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也隻有葉文一人而已。無論能否發現什麼,對於父親昔日視若生命的東西,葉文總該回去看上一眼。
尚書府內守衛森嚴,可這樣的森嚴也隻是對於那些小毛賊而言,身形快速閃過,整個尚書府對於葉文來說如無人之境。
比起蕭叔的府邸,這尚書府的布局簡直可以用低調奢華有內涵來形容,幾代人都住在這裏,這尚書府前後也經過數次擴建,並且葉稷接任家主以後,還對府邸經曆過大規模的休整,當然不同凡響。
這樣做,也並非葉稷個人貪圖享受,隻是出於文人儒士對生活風雅的追求和品位,葉家才會如此注重裝飾。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葉稷不缺錢,雖然尚書官職的俸祿不高,但葉稷的雙手就是一座移動的金山。
連連翻過幾個跨院,葉文小心的在一所大院裏落下了腳,這座單獨成立的大院原來隻屬於葉稷,裏麵劃分為書房、畫室、藏書室、藏珍室和會客室,平日裏,葉家的人都極少出現在這裏。
進入大院,環顧四周,葉文驚愕的發現,整個大院的布局已經徹底發生了改變,如同被徹底拆過一般。
十年的時間,房屋雖然會顯破舊,但也不至於徹底拆除重建,除非,拆除它的人同樣想找到些什麼。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葉文並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向大院偏角處,一個不起眼的小廚房走去,雖然大院整體的格局都發生了變化,但葉文隱約還記得,這個小廚房似乎並沒有改變。
大院裏單置出廚房,在大戶人家也頗為常見,無非就是方便主人家通宵達旦之後,吃上一些溫熱的食物或者進補一番,像葉稷這樣習慣挑燈夜讀的人,配上一個單獨的廚房也是再正常不過。
可葉家真正的玄機也正在這裏廚房內,古人雲“君子遠庖廚”,可葉家的先人偏偏反其道而行。
看著院內已經徹底發生改變的格局,葉文知道,葉家的先人是對的,如果把暗室安放在書房等地,恐怕就是機關做的再隱蔽,也難逃有心之人掘地三尺的搜查。而且,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這院子如今的主人所做的絕不止掘地三尺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