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俄國依然是黑暗的沙皇專製的封建農奴製國家,但是革命的浪潮早已悄悄逼近了這個腐朽高貴王位,因為資產階級的民主的、自由的思想早已深植於青年一代的內心深處。1861年,俄國沙皇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迫不得已進行了自上而下的廢奴運動,但其結果是對廣大勞動人民更大的欺騙。人民憤怒了,高舉民主與自由的大旗宣布追求自身的解放,與統治階級展開了如火如荼的鬥爭。1863年,俄國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裏發生了一件震動整個美術界的大事,有14名畢業生拒絕官方規定的創作題目《瓦爾加列的宴會》。他們集體向院務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允許他們自己選題、創作來參加畢業競賽。院方震驚了,知道如果同意他們自由選題,就等於承認了民主及民族主義權利。校方為了維護這一百年來權力至上的規矩,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這14名畢業生中除了一人之外,13名油畫係學生與一名雕塑係學生拒絕畢業,憤然離校,以表示對官僚製度的反抗,這件事在當時被稱為“學院暴動”。這些青年隨即被作為“嫌疑分子”而列入暗探局的黑名單。

這14個人推選出富有理論與組織才能的克拉姆斯柯依作為自己的領袖,組成了“彼得堡自由美術家協會”。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鬥爭。1870年,協會迫於社會與經濟的壓力,不得不解散。隨後,克拉姆斯柯依與莫斯科的畫家彼洛夫等人組成了另一個團體“巡回展覽畫派”。由於眾多傑出人士的加入,漸漸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美術家組織,他們以優秀的作品為俄國在世界畫壇上爭得一席之地,其中,伊裏亞·列賓則為之作出了巨大貢獻。

列賓於1844年7月24日在哈爾科夫省楚古葉夫鎮一個移民軍人家中誕生。開始時他在軍事地形測量學校讀書,後來表現出驚人的繪畫天賦,被父母送到畫家布那科天那裏學習。1863年,一家人移民彼得堡,列賓進入繪畫學校,不久又進入了美術學院學習。經過係統的理論充實及實踐經驗,列賓的天才很快顯露出來。在此期間,克拉姆斯柯依非常欣賞這個天才青年,並對列賓進行了悉心指導。1871年,列賓畢業時以一幅油畫作品《睚魯的女兒複活》摘得了學院的金質大獎章,從而獲得了出國學習的機會。在出國之前,列賓完成了他第一幅偉大傑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列賓的第一幅以社會現實為題材的傑作。為了創作這幅畫,列賓搬到了伏爾加河邊居住,與纖夫們交朋友,仔細了解了他們的思想、情感與生活狀況。畫中的11個貧苦辛勞的纖夫,個性極其鮮明,列賓以稍加誇張的筆觸使畫中人物從背景中凸立出來,雖然有些損害了畫麵空間的真實性,但人物形象本身在重壓之下苦難的眼神及力的表現,的確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使人想到民歌《船夫曲》那種低沉、雄壯而又悲愴的旋律。這是人與社會的抗爭,也是人與自然的抗爭。

在國外,列賓深入研究了前輩們的巨作,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風格中去。這期間他創作了《巴黎咖啡館》、《女乞丐》、《捕魚女》等作品。

1876年,列賓回到祖國,當時他已經是個成熟的現實主義畫家了。評論家說:“列賓是通過眼睛與手勢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肖像大師”,這是很有道理的。這期間,列賓畫了許多優秀的肖像畫,如《膽怯的莊稼漢》、《眼神邪惡的莊稼漢》,尤其是他的《司祭長》,成為了他肖像中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