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篆刻家。他通過自學成為著名的中國畫大師,尤以畫蝦聞名。

齊白石出生在湘江之濱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裏。齊白石幼年一直體弱多病,給這個靠種田織布為生的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負擔。8歲時,齊白石到外祖父開的私塾讀書。在這裏,他刻苦攻讀,勤學好問,同時非常喜歡畫畫。因為家境貧寒,買不起紙筆,他就用舊賬本、廢書的紙來畫畫。齊白石具有繪畫的天賦,畫什麼像什麼,被同學們稱為“小畫家”。但可惜的是,不久因為祖父有病,家中又添了個小弟弟,家庭需要勞動力,齊白石入學未滿一年就被迫輟學了。

回家後,齊白石開始了艱苦的勞動生活,這使他養成了儉樸、勤勞的生活習慣。勞動之餘,他總是抓緊時間讀書。靠著堅強的毅力和悟性,他硬是通過自學掌握了一定的知識。

後來,由於齊白石的體力不適合幹重活,家裏人就讓他學木工。齊白石在學徒的過程中逐漸對雕花木作產生了興趣。從小熱愛畫畫的齊白石在這方麵表現出了良好的天賦,他從簡單的圖案開始,到複雜精美的構圖;從表麵的刻削到內部的鏤鐫,刀法逐漸靈活自由,技巧逐步提高。這是齊白石藝術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轉折,為他以後的繪畫生涯積累了一個堅實的民間藝術根底。

自1877年到1888年,齊白石走鄉串戶做了11年的雕花木匠。在為一戶人家做活時,齊白石發現一套《芥子園畫譜》。他非常高興,借回家後如饑似渴地臨摹。他花了半年時間,硬是把全冊全部臨摹下來,並裝訂成冊。從此他執著地畫畫,終於以雕花匠和畫匠的身份聞名鄉裏。

27歲那年,齊白石結識了私塾先生胡自倬和陳少蕃,他們教齊白石讀書、作畫,並為他取了字“璜”,號“白石山人”。經過一年多的勤學苦練,他的繪畫基礎有了很大提高,從此開始了賣畫為生的生活。

齊白石一邊為人畫肖像維持生計,一邊悉心揣摩曆史上著名畫家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的技法。同時,他不但注意臨摹,還十分注重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此後,他廣泛涉獵人物、山水、花鳥畫的創作。也就在這一時期,齊白石還學習了篆刻。由於他有雕花木作的基礎,因此篆刻技藝進步很快。

1902年,齊白石40歲了。從這年開始至1909年47歲止,他多次出遊南北各地,前後達五次之多,足跡遍及西安、燕京、天津、上海、武漢、南昌、桂林、廣州、香港、蘇州、南京等六七個省區的主要城市。每到一處,他都要遊覽當地名山大川,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並畫了為數眾多的速寫素材。同時,他也鑒賞、臨摹了許多秘籍、名畫、書法、碑林等藝術珍品,這些都大大開闊了他的胸懷,提高了他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為他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基礎。

回到故鄉後,齊白石又苦練了10年,於1919年後來到北京定居。他與著名畫師陳師曾結為莫逆,互相切磋,終於名聲漸著。1927年,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聘請齊白石任教授。後來藝專改為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也十分敬重齊白石,請他擔任中國畫教授。

“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齊白石閉門謝客,充分體現了民族藝術家的氣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才恢複了賣畫生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齊白石迎來了藝術上的春天。雖年近90歲高齡,他仍每天作畫不輟。他創作的數量驚人,僅1953年一年的繪畫作品,大小就有600多幅。他還以極大的熱情參與社會活動,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和中國畫院名譽院長等職務。

黨和政府十分關懷齊白石,努力使他過著寧靜、幸福的晚年生活。政府為他專門修繕了住所,並派專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1957年,齊白石結束了他將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曆程,安然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