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倍受注目
1996年7月5日,克隆羊“多利”在英國誕生,引起了世人對克隆技術的極大關注,這是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出生的動物。
通過轉基因技術培養帶有人體基因的動、植物,可以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基因工程產品;還可製造用於人體髒器移植的器官,使人體能夠抑製對異體器官的排斥,從而解決供移植的人體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第一個轉基因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公司已開始進行轉基因蛋白質抗凝血酶臨床試驗。晚些時候將在美國進行1/0期試驗,試驗將評價該產品對於施行冠狀動脈分流外科手術的患者減少流血的效果以及減少供血量的效果。
該試驗藥物是世界上首次從轉基因動物的乳汁中生產的。
我國轉基因羊研究獲重大突破
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複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合作進行的國家“863”高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的“轉基因羊研究”獲重大突破。一頭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的誕生,標誌著上海已具有建立“動物藥廠”的科研能力。尤其令人振奮的是,轉基因羊的技術路線,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六、人類基因組計劃緊鑼密鼓
1985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人類基因組計劃”,曆經五年的辯論,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讚許和各國政府的支持。該計劃的主旨是揭示編碼人體的DNA基因圖及其順序。“人類基因組計劃”可能創造一本百科全書,豐富人類對基因生物係統的理解,並將導致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的巨變。近兩年來,生物基因組大規模測序工作進展迅速,“人類基因組計劃”有望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心正向以基因組功能的提取、鑒定和開發利用為主要內容的“後基因組時代”轉移。
我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下,已於1994年開始實施《中華民族基因組若幹位點基因結構的研究》重大項目。1996年國家科委生物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又設立了“重大疾病相關基因項目”,並計劃在北京和上海分別建立基因研究中心。
保護我國人類基因資源的對策
根據人類基因組計劃趨勢和我國麵臨人類遺傳資源外流的嚴峻局麵,專家建議:
盡快對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保護、收集、儲存和研究立法,設立專門管理機構,控製資源非法外流;推進國內遺傳資源的研究、開發;促進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具有戰略性的重大課題,應集中優勢力量,重點開展研究。除國家計劃投資外,還要特別鼓勵和吸引國內企業對人的基因組研究的投資,形成投資合力。重點開展:中國人遺傳大家係(遺傳病家係)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形成我國研究多基因病的特殊的潛在優勢。建立中國各民族永生細胞庫,開展人的基因組多樣性研究。,新的功能基因,特別是重要疾病相關基因的鑒定、定位與克隆,以及結構和功能的研究。
七、生物技術為農業帶來第二次“綠色革命”
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拉開了新的農業技術革命的序幕,農業終於趕上時代的步伐,並將在生物技術領域扮演主力軍的角色。農業生物技術將成為未來10年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估計到2000年美國農業生物技術產品的銷售額將達110—150億美元,占傳統農產品市場的10%—15%,產品產值年增長率估計將達50%,為農業部門創造巨大的附加值。
生物技術的偉大之處在於突破了動植物、微生物物種之間的界限,極大地擴展了對物種間雜交優勢的利用。細胞和胚胎工程育種、分子標記技術、轉基因等技術已日趨成熟。
我國農業生物技術概況
我國政府重視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農業部製定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1997年第一批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評價的報和審評批準22項,唯一獲準進人商品化生產的項目是863計劃資助項目。^兩係法水稻雜交優勢利用,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全國累計種植麵積已達1000多萬畝。轉基因抗蟲棉株係已通過農業部安全性審批,進人環境釋放階段。轉基因耐貯藏番茄成為我國第一個規範地進入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植物。抗病小麥生物技術育種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美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
在美國農業部1992—1998年6年研究計劃中,植物染色體組和動物染色體組被列為優先項目。目的在於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改良動植物,提高生產效率、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安全性以及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美國農業部和環保局負責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標準和要求。對抗病植物和動物疫苗進行試驗,並有權收回市場上不合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