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鐵匠、道人(1 / 2)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的篇幅不大,寫作手法也有點奇特,幾乎是用對話的方式將整個故事敘述了出來。有別於以往小說平鋪直敘的方式。

對於這部小說,李飛陽不太喜歡,陰謀詭計太多,整個故事也太過於黑暗,色彩太不鮮亮,讀來有點壓抑。最可惡的是,這個故事還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最後胡斐的刀砍還是沒砍,在一段時間之內,成了所有讀過這本書的讀者的一塊心病。讀完這篇小說之後,難免對作者有點怨念,在金庸所有的作品之中,這部小說他最不喜歡。

因為不喜歡,所以更要提前發出去,既然自己鬱悶了,何不讓更多的人鬱悶一下?這樣自己的心理也能平衡一點,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鬱悶也是一樣。獨自鬱悶,怎比得上大家都鬱悶?

將這部小說發表之後,已經是陽曆十二月的月底,聖誕節就要到了。

聖誕節在李飛陽前世的中國,已經是被漢人普遍接受的盛大節日。一大群半大不小的**的少男少女,會在這個日子提前訂好賓館,準備好蠟燭蘋果巧克力,和異性一夜狂歡,舉行自己的成人禮。

對於這麼一個外來的節日,李飛陽說不出的討厭。他是傳統思想濃重之人,對一些不自尊不自愛的人是極為看不起的。但是隨著與國外交流的加大,這種不自尊不自愛的人卻是越來越多。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傳統禮節,竟然在改革開放這短短的二三十年間,就被國外的糟粕文化衝擊的體無完膚,傳統文化裏麵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一些美德已經被時下瘋狂追逐金錢的人類所遺忘。

就好比這聖誕節,那是為了慶祝耶穌誕生而形成的宗教節日,但是在中國,又有幾個真的知道這個耶穌是啥玩意兒的人?見人家高鼻子藍眼睛的洋鬼子興高采烈的歡度這個節日,身為堂堂的華人,竟然也有模有樣的跟著人家學。

西方洋鬼子崇拜釘在木樁上的死人,把一個死刑犯當作精神偶像,那是他們精神不正常。作為一個正常的中國人有必要跟著他們湊熱鬧麼?當真是人雲亦雲,不知所謂。

好在這個世界的大漢國的民眾都不知道這個聖誕節是啥玩意兒,普通群眾連這個名詞都沒有聽說過。

因此到了陽曆的十二月月底,根本就沒有李飛陽前世滿大街燈火通明,到處都是戴紅帽子,穿紅棉褲的聖誕老頭的情況。

這倒是好事,說明東方傳統文化還沒有被西方垃圾思想所侵蝕,這點讓李飛陽感到舒服不少。

不過到了十二月的月底,也就是快到了年底,老百姓們開始操辦起一些過年用的東西。從新修砌灶台,將大鐵鍋拿下來,刮一刮鍋底灰,醃漬臘肉,風雞風鴨,打掃庭院,扯幾尺布為家裏小孩子們做幾件新衣服。

雖然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但是老城裏已經有了幾分即將過年,但還沒有過年的躁動。

這個時候,唐城市的一個十字路口附近來了兩輛馬車,馬車上還有幾個精壯漢子,到了十字路口附近,幾個漢子瞧了瞧周邊場地,為首的老漢點了點頭,對十字路口這塊地麵感到挺滿意,道:“就在這個地方吧。”

幾個壯年漢子聞言,跳下馬車,從車上拿起大掃帚,找了一塊地麵開始打掃。然後從馬車上搬運東西,依次在打掃好的地麵上擺放。花了半個多時辰,東西已經在地麵上擺放齊整。

為首的老漢道:“拿著煤球去附近引點火來,今天先生火,明天再幹活!”

當下就有年輕後生用長腿鐵鉗子夾起來幾塊煤球向附近的居民家裏走去。

有幾個老太太經過這裏,看了這裏的擺設,就已經知道這幾個漢子是幹什麼的了。

開口問道:“你們是打鐵的師傅嗎?”

為首老漢道:“老姐姐,我是打鐵的,這幾個年輕的都是我的徒弟。”

有個小腳老太太笑道:“還真湊巧兒,前兩天我家裏的菜刀壞了,正想著打一把呢,你們就來了。等著啊,我回家把那塊廢鐵拿來,麻煩您給我打一把菜刀來。”

老漢道:“今天剛開始搭攤子,明天再開始動火,先拿來放這裏就行。”

老太太笑道:“知道知道,我也不急,家裏的刀雖然缺口了,但是還能湊合著用。”說著話,顫巍巍的邁著小腳和幾個老姐妹遠遠去了。

此時的人們,一些的鐵製器物用壞了,有些會持家的,因為貧窮的原因一向節儉的人家,還都是用廢鐵讓鐵匠回爐重鑄,這樣相比於直接買成品,確實要省了一部分花銷。

幾天後,整個唐城都傳開了:十字街頭來了一個打鐵的,手藝精湛,價格公道,打造的東西比以往鐵匠打造的要好的多!

一時間,但凡家裏有點廢鐵的人家,都兜著鐵塊放到了鐵匠鋪子那裏。來的更多的卻是唐城市附近的鄉下人家。

鄉下人用的鋤頭、鐵鍬、钁頭、鐮刀、等幹農活的工具磨損嚴重,每年都會添置一些。如今製式的農家工具還不太多,大多數都是依靠走街串巷的流動鐵匠鋪爐子來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