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陽幾人在路上遊曆之際,《封神演義》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繼《西遊記》之後的有一陣轟動。
作為一個少年作家,連青年作家都算不上,但是李飛陽卻接二連三噴泉似的往外發表作品,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震撼與難以置信。
如果說李飛陽之前寫童話作品,畫漫畫,還能讓人接受的話,到了李飛陽寫短篇精品小說,發表純文藝作品的時候,已經讓大漢國的文人感到了極大的威脅,甚至讓他們對李飛陽有了一點仰望的意味了。
待到現在,李飛陽以古白話的書寫格式寫出了《西遊記》時,就連不屬於文化圈的普通讀者們,也能分辨出李飛陽這位少年作家的文史功底之深了。
《西遊記》出世之後,雖然有些犯紅眼病的作家也會針對西遊這部書中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做出攻擊,但是在如今基本上不會以言治罪的時代裏,這種扣大帽子的攻擊性言論已經被大多數作家所厭惡,所以攻擊李飛陽的這些言論並沒有起了什麼作用,反而被圈子裏人所嘲笑。
《西遊記》這部書的文化價值以及作者本人的寫作功力,隻要是個文化人,都能感受的到。
這種碾壓似的作品出現在這個時代,是這個時期所有作家的悲哀,但是能夠見證了這麼一個奇書的誕生,也是他們的榮幸。
因為西遊這部書中的許多故事情節,在大漢民間都有相關傳說,李飛陽寫出這部書來,讀者們雖然感到震撼,但也能接受。他們認為這是李飛陽結合民間故事傳說,以“唐僧西天取經”為主線,將這些故事改頭換麵重新編撰,形成了一部浩瀚的“西天取經”的畫麵。
當他們感覺西遊這部書已經是生平僅見的最為神奇浩瀚神話故事的時候,《封神演義》的出現,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場麵宏大,什麼叫真正的法力高深,什麼叫法術,什麼叫法寶!
《封神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集中國神話之大成者。
從來沒有一部神話故事有這麼宏大的場麵,以一個朝代的興亡為契機,以十二金仙的殺劫為引子,以天地做棋局,以眾生為棋子,仙凡之間不再沒有交集點,而是凡人也能和仙人在戰場上互相攻戰殺伐。
到得道教三清,西方二聖齊聚誅仙陣之時,場麵更是了得,最後大破萬仙陣的時候,場麵精彩火爆之際,不免對靈寶道人的下場感到一陣歎息與同情。然後他們便看到了令他們感到震撼的情節:靈寶道人通天教主因為混得沒麵子,連四大弟子也隻是剩下來一個,惱羞成怒之下,竟然要重立地水火風,換一個世界!
這種口氣,這種氣魄,在大漢國有史以來所有神話故事中都沒有的。令所有讀者都感到吃驚與震撼,同時又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從心底升起。
到了鴻鈞道祖出現之後,李飛陽通過鴻鈞道祖的語句,告訴了讀者他在此書中神仙能力和體係的設定。
在前世的封神一書之中,並沒有詳細的解釋什麼是天地大劫,什麼是混元無上大羅金仙,什麼是萬劫不磨之軀。隻是通過鴻鈞道人說了幾句便一筆帶過,令人很不盡興。
但在今生這部封神之中,李飛陽設定成天地有壽命,每過多少億年之後,宇宙天地將會寂滅死亡,所有修不成混元大道的仙神都會被拔其根基,神體衰朽,生命終結。
到的萬物寂滅之際,便會有聖人講道,拯救眾生,而聖人就是混元大羅金仙。聖人有萬劫不磨之體,曆萬萬劫而不滅,有開天辟地之能。
這個設定就很好的將封神中人物的對話給解釋清楚,不至於讓讀者感到迷惑不解,讓他們知道了為什麼鴻鈞老祖對三清反目成仇的行為生氣。因為在鴻鈞這些神仙眼中,連一個宇宙的終結也隻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個曆程罷了,一個朝代興替對他們來說就更是一件極其微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