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4章 留字(1 / 2)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重生之大文學家》更多支持!

在寫散文的同時,李飛陽還將每一個地方的治安水準,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當地官員的真實麵目,寫成了內參郵寄給了高層相關部門。

他在內參中,指名道姓的將具體地點、具體人物、具體事件、以及對當地官員的個人的處理意見全都清楚明白的寫了出來。就這樣,一路走,一路寫,寫完一篇散文後,當地的政治環境也差不多打探清楚了。郵寄散文的同時,內參也一起郵寄了出去,這麼頻繁的寫內參,一路走一路寫,如同旅遊筆記似的內參,這也是開了大漢寫內參之先河。

寫內參是記者們的權利,但李飛陽與別人不同,因為身份特殊,他同樣也有寫內參的權利。隻是在署名上寫的不是真實姓名,而是起了一個叫做“唐祖”的筆名。

這一個月下來,大漢如今所有高層人物都知道了唐祖這麼一個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寫的內參撰寫人。更讓他們吃驚的是,但凡這個唐祖寫的惡性事件中的涉案官員,無論職位高低,無論背景深淺,最後全都被依法處理,而且處理的方式正符合唐祖在內參中所提到的處理意見。

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驚懼了!

一時間在李飛陽行進路上的官員們,人人自危,盡量收斂自己的官僚行為,同時嚴令手下工作人員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錢包,管好自己的褲襠。

因為李飛陽寫的內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按照行程來寫的,有心人就發現這是從唐城為起點,一路蜿蜒曲折的向南而去,有時候也會向東行走,但是大方向不變總體來說,還是向南走。

隻是大多數官員一心關注政治文件,對於文學方麵很少有感興趣,或者說很少有時間閱讀純文學的書籍,不然的話,他們要是看到了李飛陽的《在路上》這些連載散文,他就不難猜出這個唐祖到底是何人了。

在寫內參的時候,李飛陽一般都會拉來趙春江與馬克兩人,李飛陽寫,兩人在一旁看,有些處理意見都是李飛陽提出後,趙春江與馬克進行補充,三人探討後,最後李飛陽拍板做決定,這才修改成型發表出去。

一路上行來,趙春江與馬克最大的收獲就是拉近了與平民百姓的距離,了解了大漢國人民如今的真實生活情況,同時對李飛陽針對如今國情的看法與國家以後的發展與前景的展望,有了一個概念性的認知。對一些官員的真實嘴臉,有了切身的體會。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將近兩個月的徒步行走中,一幫人與大量的底層民眾接觸交流,在野外叢林裏與野獸搏鬥,在深山老林裏打獵,在激蕩的河流中捕魚,攀山過水,觀日賞雲,摘野果,抓猛禽,經曆了常人幾輩子都沒有經曆過的事情,可謂是收獲滿滿。

在返回的路上,劉小璐與楊曉月一人抓了一隻金雕當作了寵物來養,這對金雕乃是李飛陽親自挑選的變異品種,雖然還小但是極為神駿,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們還與李飛陽打了一場,追逐了三天,被李飛陽九擒九縱之後,隻好哀哀飛走。

謝夫之為此還笑話二女,“費這麼大力氣,才弄來這兩隻金雕,隻是它們長大後,就不知道家裏的那隻老兔子以後還怎麼活?他們可是天敵啊!”

劉楊二女也有點發愁,後來覺得家裏的那隻老兔子畢竟不是凡品,這兩隻金雕雖然神駿,但也未必能鬥得過它。於是放下心來。

等到了唐城後,距離開學時間也就一個星期左右了。

今年的唐城一中的高考成績,震驚全國,三千人的學校裏,八百多的高考生,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占了一多半,其中竟然有一百多名學子考進了京都的幾所大學,光考上京都大學的都有二十來名學生,其中李飛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全科滿分的成績,成了這一屆的文科高考狀元,考進了京都大學,另外還得了唐城市的一萬塊的獎學金,還有學校的五千塊的獎金。

而馬克、劉小璐、楊曉月、******、還有張皮皮幾人都也順利的考進了京都大學,成了李飛陽的同一屆校友。

唐城一中這種令人震驚的教學手段,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早已經哄傳全國,前來取經交流的兄弟學校,絡繹不絕。使得馬德鍾校長痛並快樂著。同時,也背負著的極大的教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