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的確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它講述了通用汽車公司第一代領導核心比利·杜蘭特、第二代領導核心阿爾弗雷德·斯隆那迥然不同而同樣動人心魄的奮鬥曆程以及通用汽車公司本身發展壯大的曲折故事,全景式地反映了美國20世紀前半葉充滿動蕩而又高速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發人深思,極具教益。同時,它還描繪了一大批性格鮮明、對汽車工業的發展作出過各自獨特的貢獻、至今我們仍耳熟能詳的汽車業巨子,如亨利·福特、沃爾特·克萊斯勒、戴維·別克等,讀來如見其入,如聞其聲。掩卷沉思,我們仿佛陪伴這些好漢作了一次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時空旅行,不知不覺之間,就增長了智慧,頓開了茅塞,不亦樂乎!

杜蘭特靠自己異乎常人的聰明、預見和魅力,單槍匹馬地創辦了通用汽車公司,他真是個天才。不過,雖然他很聰明、有預見、有魅力,但是他未能“與時俱進”,沒有及時地認識到“馬上得之”不能再靠“馬上治之”,最後將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別人。在這一點上,他有些像劉邦,而缺少的也就是一個叔孫通。打江山用的是一個辦法,治天下用的是另外一個辦法,靠打天下的辦法來治天下,結果會怎樣,連我們都有深切的體會。斯隆接手以後,“撥亂反正”,大抓製度建設,其成功也應了我們前賢的一句話:“還是製度靠得住些。”

不由得就要聯想到我們多難的祖國。在美國人個個奮起直追、每個白鐵匠都在琢磨如何造汽車的時候,我們的高祖父們都在忙什麼呢?我們的祖父們?父親們?“多難興邦”,太多的難恐怕哪個邦也受不了吧?所以冒昧地建議讀者朋友們,在享受閱讀之樂趣的時候,也要想一想,外國的同類都在幹什麼?我們自己都在幹什麼?會有心得的。

譯者雖鄙陋,但是還想指出本書的一個不足,那就是過於“:揚杜(蘭特)而抑福(特)”。從本書我們可以看到,福特也是多麼有魅力的一個人呀。他曾經騎著一輛自行車,跟在人家汽車後麵,琢磨這個新鮮的玩意兒;曾經在冷黑的屋子裏麵“閉門造車”,後來拆了門框才把造好的發動機搬出來;曾經組織過“送溫暖”活動,到員工家裏噓寒問暖;他對工作的熱愛、他的一些理念也都讓人肅然起敬。即使他那次失敗的“和平之旅”以及他在法庭上出的洋相,也讓人覺得不乏可愛。要是本書作者以他的生花妙筆,再寫寫福特的故事,一定會同樣精彩吧?

本書是合作的結晶。潘勤女士翻譯了第1~5章,李存捧翻譯了其餘的幾章,全書由李存捧統改定稿。另外,李圓芳、潘華等人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我還要感謝華夏出版社的羅雲編輯,她在我們自以為不可能找出問題的地方找出了問題,而且還不少,她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高度敬業的精神讓我們深受教益,她出色的編輯水準為本書增色不少。還要感謝呂娜女士,她熱情地推薦我們來翻譯本書,在翻譯過程中還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寶貴的幫助。翻譯過程中遇到不少汽車技術和管理學方麵的詞彙,我們都盡力作了查找,但願沒有太大的毛病。希望讀者能比較順暢地閱讀這本十分有趣的書。

李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