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政治活動家,出生在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當過學徒和印尉工人。他一生有很多創造發明,研究的成果涉及經濟學、地質學、生物學、數學、物理學、電學、化學、氣象學和農學等領域。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他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並不顧年高體弱,出使法國,贏得外援。人們讚譽他“從天上奪下了雷電,從暴君手裏奪下了權杖”。
讀書與寫作
富蘭克林於1706年元月16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城的一個蠟燭商人的家裏。他的父親一共有17個兒女,他排行第15。富蘭克林8歲入學,10歲就中途輟學,12歲那年,父親讓喜歡讀書的富蘭克林到他的哥哥詹姆士的印刷廠當學徒工。
富蘭克林15歲那年,他哥哥和朋友一起辦了一份叫《新英格蘭新聞》的報紙,差不多每期都發表一些文學小品,很受讀者歡迎。富蘭克林雖然對他們寫的文章很欽佩,但他卻看不慣他哥哥的臭架子。富蘭克林決定也寫一寫文章,別讓他哥哥總是那樣臭美。然而,富蘭克林能把文章直接交給他哥嗎?那樣,他哥哥必定會連看都不看地將稿子撕得粉碎。怎麼辦?富蘭克林決定變換字體,用化名寫一篇小品,然後趁天黑把稿子從印刷廠的門縫塞進去。他哥哥最先發現這篇稿子,認為文章寫得很精彩。文章的署名是“莎倫絲·多古德夫人”,他哥哥感到奇怪了,他可從未聽說過波士頓有這樣一位“女作家”啊。朋友們審閱的結果是,紛紛同意先發表再說。在以後連續的幾期,富蘭克林的哥哥都會準時收到這位“夫人”的來稿,稿子寫得很好,所以毫無例外地都被發表了。一時間,“莎倫絲·多古德夫人”成了家喻戶曉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的名作家,文筆之優美、老練,使眾多讀者都相信:這位“夫人”一定是一位“名教授”,然而,整個小市鎮,卻找不到這樣一位“夫人”和“教授”,最後,謎底終於揭開,原來這樣一位集“夫人”與“教授”於一身的名作家,便是15歲的小學徒——富蘭克林。這個謎底是富蘭克林的哥哥破的,他哥哥出於好奇,決心破這個謎。於是,他算準“夫人”投稿的日期,然後,在印刷廠裏整整坐了一夜,最後終於抓住了富蘭克林。然而,哥哥不僅沒有稱讚弟弟的才學,反而把他臭罵了一頓。哥哥許多霸(bà)道的行為,使備受虐(nüè)待的富蘭克林越來越無法忍受,他認為哥哥是一位“暴君”,終於在17歲那年,他掙脫了哥哥的束縛(fù),離開了故鄉,獨自一人到費城去謀生。
富蘭克林在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方麵有獨特的辦法。當他讀完一篇好文章之後,他就把這篇文章的內容寫成詳細的提綱,過幾天之後,他不看原文而根據提綱把文章寫出來,然後把自己的文章與原文相比較,作一些更正和修改。在這樣的訓練中,他發現自己的詞彙量不多。他認為擴大詞彙量的好辦法就是寫詩,於是,他試著把許多散文寫成詩歌。過些日子他又把這些詩歌改寫成散文,反複進行練習。通過這樣刻苦的訓練,富蘭克林的寫作能力提高很快。
富蘭克林有不少著作,包括《廢時論》、《幸福論》、《奸商論》、《教育論》等。其中以《自傳》和《窮人理查德曆書》最有名。《自傳》是一本敘述他的家庭身世的書,書中具體描述了他從一個窮孩子成為一個實業家、科學家、作家、發明家和革命家的奮鬥的一生。
他的自傳,自始自終皆如此親切真實,所以其中瑣(suǒ)細的軼事和訓誨的部分,比曆史事件的記述,來得有趣。此書文筆生動,風趣幽默,頗(pō)值一讀,是美國文學史上反映18世紀北美殖民地人民覺醒和爭取獨立自由的一部優秀作品。200多年來,它一直為人們所喜愛,並被翻譯成了各種不同的文字。
“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少年時候,有一天,富蘭克林坐在池塘邊沉思。魚兒在水中穿梭來往,鴨子安詳地浮在水麵,一隻小青蛙躍入水中,飛快地遊去。他看得出了神兒,心想,如果我的手腳上也長出像魚、青蛙和鴨子那樣的鰭(qí)和蹼(pǔ),不就能夠遊得更快了嗎?
對,發明一種東西,代替鰭和蹼。
回到家裏,他就開始設計圖紙,物色材料,動手製作。幾天後,他把那驚人的“發明”帶到了小朋友們的麵前。那是兩隻類似拖鞋的東西,還有兩塊長長的、橢(tuǒ)圓形的、一麵有孔的薄板。
“這是什麼東西?”
“遊泳加速器。”富蘭克林一邊回答,一邊脫下衣服,把那拖鞋似的東西套在腳上,然後,把兩隻手的大拇指,套進兩塊橢圓形薄板上的小孔裏,“咚”的一聲,跳入水中。沒等夥伴們回過神兒來,他已遊出去很遠了。上岸後,夥伴們稱讚他,他卻說:
“這個遊泳加速器太笨了,差點兒把我的手腕勒斷,我一定要設計一個更好的。”
一天,他在海邊眺望眺望(tiào):從高處往遠處看。,遠處被海風鼓起的風帆,給了他啟示。如果給自己安上一個風帆,借著風力,遊起來不就毫不費力了嗎?他很快又聯想到了風箏。他決定就用風箏作他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