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1896),是一位出生在瑞典的著名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他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是發明黃色炸藥和設立諾貝爾基金獎。他一生主要研製炸藥,但他卻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希望自己發明的威力巨大的炸藥有利於最終消除戰爭,所以在他設立的獎金中,除了文學、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四項以外,還包括一項和平獎。

諾貝爾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他除了發明各類安全炸藥,還涉及更廣闊的領域,包括人造纖維、人造皮革、人造寶石等應用化學以及電學、光學、機械學、槍炮學、生物學等,一共取得355種專利。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工廠,這些工廠除了生產炸藥外,還生產大量的副產品,為世界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不幸與幸運

諾貝爾出生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的父親原是一位機械師兼建築師,在諾貝爾出生之際,由於家裏遭受了一場大火,弄得傾家蕩產,靠借債勉強維持生活。諾貝爾剛出生的時候,瘦弱得竟吮(shǔn)不出奶水來。在場的親戚低聲歎道:“可憐的小家夥,怕是難活下去了。”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9歲的大哥羅伯特和7歲的二哥路德維希,像安徒生童話裏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街頭巷尾賣起了火柴。

諾貝爾比起他的兩個哥哥,顯得更加瘦弱蒼白,而且文靜得多。他很少外出玩耍,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母親身邊度過的。

隻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他偶爾也和兩個哥哥一起,上街吆喝:

“賣火柴啦!”

可是他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剛幹起來就立刻感到疲憊(bèi)不堪。

他多麼羨慕哥哥和其他那些小孩健康的身體啊!要是他也一樣健康的話,不但能多幫媽媽做事情,還可以去上學了。

諾貝爾看到兩個哥哥已經上學,羨慕不已。

8歲的一天,媽媽告訴諾貝爾,家裏現在雖然窮,他的體質又弱,但媽媽一定要送他去上學。

“我已經和學校說好了,你明天就去上學吧。”媽媽微笑著,和藹地說。

“真的?我真的能去上學?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去上學?”諾貝爾驚喜得跳了起來。

但他好像還不放心,跟在媽媽身後,一次又一次地追問,直到媽媽認真地重複了一遍她剛才說過的話,他才笑眯眯地、鄭重其事鄭重其事:嚴肅認真。地點了點頭,轉身跑去收拾起上學要帶的東西來。

諾貝爾的身體太弱了,媽媽不得不常常替他向學校請病假。而且,當其他孩子們追跑打鬧做遊戲的時候,他卻常常因病弱而呆在一旁幹看著。這使他感到很孤獨。

諾貝爾經常單獨坐在原野上,望著蔚藍的天空,望著白色的浮雲,任由幻想的翅膀隨意翱翔翱翔(áo):在空中回旋地飛。。

諾貝爾17歲的一天,爸爸一改平素慈祥的麵容,十分嚴肅地對他說:

“阿爾弗雷德,你從小多病,我們甚至擔心你能不能長大。但現在看起來,你長得不矮了,身體也還算結實。你學習一向努力,基礎挺紮實,而且掌握了幾門外語。現在,我打算讓你去世界各地遊曆一番,去了解和學習各國科技方麵的最新成就和動向。你有這種興趣和勇氣嗎?”

“有,當然有!”諾貝爾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我正想出去試試我學的外語呢。”

“單獨一人周遊世界可不簡單呢。”爸爸有些不放心地叮嚀道,“你要有應付各種困難的準備。尤其是你身體畢竟單薄,要多加保重才是。”

諾貝爾去了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爸爸給的錢足夠他用,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學習和考察。他拜訪了許多學者和科學家,參觀了不少工礦和學校。特別是在美國,他得到了他父親的朋友、出生瑞典的美國著名科學家約翰·埃裏克森的很多幫助和教誨教誨:教導;教育。,並且在埃裏克森的實驗室裏學習和工作了一段時間。

這次曆時兩年的旅行,對於諾貝爾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使他步入了科學家的行列。旅行中,諾貝爾還廣泛地接受了歐洲古老文明的直接熏陶熏陶(xáo):長期接觸的人對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等逐漸產生好的影響。,使他的眼界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深邃(suì)。在後來的生活經曆中,諾貝爾經常為業務所迫往返於許多國家,一生奔波,旅行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而17歲的這次旅行則是他旅行生活的開始。

多年之後,諾貝爾發明一種名為“巴立斯梯”的炸藥。“巴立斯梯”的最大優點就是爆炸時不會產生濃煙,可以做成大炮裏的飛行炮彈、魚雷等等。這樣一種威力強大而又不冒煙的火藥,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購買它的生產權。

而這個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諾貝爾非常憤慨的事。

一天,諾貝爾在閱讀一份英文雜誌,突然吃驚地說:

“這是怎麼搞的?戈戴特炸藥和我的飛行炮彈不是相似的東西嗎?阿貝耳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來?”

阿貝耳是什麼人呢?他是英國的一個化學家,是諾貝爾的朋友,他們長期保持著聯係,經常討論一些化學方麵的問題。

“巴立斯梯”發明以後,阿貝耳給諾貝爾寫信,請教他是用的什麼配方。

心地善良的諾貝爾不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他居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阿貝耳,還告訴他可以將配方中的樟(zhānɡ)腦換成凡士林。阿貝耳因此申請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