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轍無法說服兩人同意統一,也很有自知之明,無法用武力強行吞並他倆的部族,都轍都快成都沒轍了。
這樣一來,他自然長籲短歎,愁眉不展,這也成了他一塊心病。
都轍身為一個部落首領,自然手下也有些人物的。就有一個親信給他建言,說他認得一個很厲害的人物,那人也是他們水蠻族的,叫胡奎林,此人曾在晉安待過頗長的一段時間,學過很多華夏族的文化知識,對於兵法什麼的,也極有研究。如今剛回水蠻不久,因沒有什麼渠道投軍從政,就留在了一個村落裏教書。
都轍一聽,喜出望外,就去那個村落拜訪胡奎林,兩人見麵,相談甚歡,都轍當即拍板,把胡奎林任命為他的軍師。
隨後數年間,胡奎林就幫都轍出謀劃策,還幫他招納人才,訓練士卒,都轍部落勢力很快就上來了,開始對莫羅和喬移的部族虎視眈眈,想通過武力吞並他們。
那兩人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所以先下手為強,聯合起來,準備先行攻打都轍。都轍有了胡奎林之助,軍力倍增,兩族聯手,居然也不是他的對手,被打得一敗塗地。
兩人急了,竟然孤注一擲,向相鄰的晉安國哲州求援。
哲州刺史江揚,可不是西州羅建這樣的好官,貪財如命。見水蠻內戰,他倒是認為有了一個撈錢的好機會,同時還可以立個戰功,幫朝廷徹底剿滅了水蠻,讓他們永遠臣服腳下。於是就和鎮守哲州的統兵將軍洛雲陽商量,兩人一拍即合,同意出兵,幫助莫羅和喬移對付都轍。
不過哲州軍馬的戰鬥力實在差勁,雖然有著莫羅和喬移殘兵的幫助,但還是對付不了都轍的大軍;反而被都轍一連三戰,打得哲州大軍潰不成軍,連城池都丟了好幾座。當然,這個戰果裏頭其實是有很大水分的,不過當時都轍茫然不知,還真以為是自己靠了胡奎林的奇謀妙策,才連戰連捷。
此是後話,暫且不表,就這樣都轍打入了哲州,將莫羅和喬移的殘兵也基本吃幹淨了,初步實現了他最初統一水蠻的構想。
但是,讓他大吃一驚的事發生了,西州軍馬蜂擁而來,與水蠻軍全麵接戰。
之前都轍也不是沒考慮過西州軍會過來平叛的事情,所以他也曾經很是擔心過;但那胡奎林,卻信誓旦旦地說,他胸中早有應對西州軍馬的妙策,還給都轍好生描述了一番,該如何如何應對。由於之前他確實算無遺策,讓都轍百戰百勝,所以都轍已經對他的能力極其信任,這才沒把西州太當一回事。
但就在極其需要胡奎林妙計應對西州軍馬的時候,那胡奎林竟然神秘失蹤了。
西州戰力要遠勝哲州軍兵數倍,水蠻自不是對手,最大的倚仗軍師卻又莫名其妙不見了蹤影。這自然讓水蠻軍心潰散,被如狼似虎的西州軍一衝,連連潰敗,不但丟光了之前所占的哲州城池,連自家原有的地盤都被西州軍奪去了不少,被迫退入了山林。
幸好水蠻地勢複雜,山多林密,都轍倚靠大山,還能苟延殘喘一陣。正彷徨無計之時,那神秘失蹤的胡奎林忽然又出現了。
他此番倒是沒有親自露麵,而是派了一個人過來,將一些事情交代,讓都轍驚得目瞪口呆。原來那胡奎林是水蠻人不假,但他早已投入當朝上官無妄門下,他所學的軍法謀略,也都是在那邊所學的。
此番之前大獲全勝,如今一敗塗地,其實都是一個連環計策中的一部分。
都轍聽了,知道原來自己枉自稱尊,其實從頭到腳都是被人利用,成了人家手中的一枚棋子。自是驚怒交加,可又發作不得,因為那人轉述了胡奎林給他捎來的一通話。
胡奎林告訴他,如今水蠻大敗已成事實,再無回天之力。本來的三股勢力,莫羅和喬移已經不成氣候,都轍的軍馬也潰敗大半,如果再頑抗下去,全軍覆沒也絲毫不難。要保留自己的勢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向晉安朝廷投誠。
當然,之前都轍也曾想過向打敗自己的西州羅建投降,但是一來羅建未必肯受降;二來羅建殺了自己這麼多士卒將領,在情理上他也很難接受向羅建投降的事實;三來,即使他向羅建投誠,也未必保得了頭顱,更不用說現在的地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