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燈的製作,往往需要經過如下幾個過程。
備料
備料,就是準備材料,把製燈的相關物件備齊,然後坐下來就可以靜心地去製作了。
料,要分製什麼樣子、什麼種類的河燈而選擇不同類別的材料。包括端來各種料筐等等。備完料後,開始清料。
清料
清料,就是把備好的料進一步選定。
所說的“清”,主要指精選。
如稈棵的葉子、皮什麼的,要去掉;一些疤痕,也要拂平,使料直接投入使用。清料階段包括進一步準備工作。
製燈框
給什麼人送,於是,選擇的料、製什麼樣的框也就不盡相同了。
做河燈都是先做出大框,下一步就好辦了。這叫“定型”。古語說“筐編四置”,就是這個道理。
清料進行完後,就開始製燈。而製燈的頭一步,先製燈框。
製燈框,是指先製成燈的大框,也就是燈的模樣。
這是很重要的。一般的河燈,在藝人動手選料時就已考慮了製什麼樣的燈。
劈草
劈草也是製燈框的一道工序。
劈草,是指將製作河燈的稈棵,從中間劈開,以便使用。
劈草也包括分草。就是將草分成一把一綹的草把,然後根據不同的燈或燈的大小,加草或減草,使其進入製燈工序。
劈草還包括將不同的製燈材料細化。
如剪料、修理材料等等,都屬於這道工序。
圈
圈其實同劈草,製框也屬這一類工序。
圈,是指將植物的稈棵成河燈大樣。
圈的河燈藝人往往一下子出許多“燈圈”來,這可以是河燈的半成品,然後再一盞一盞地去組裝。
糊燈皮
當出現一盞盞河燈的外型後,或當一盞河燈的四框出現後,就要開始考慮燈的外表了。
外表,主要是糊形。往往根據燈的名稱、用途,去選擇不同的材料去粘貼和裱糊,稱為“糊燈皮”,也叫“糊燈”。
糊燈皮是重要的工藝過程。
這時藝人要認真思考,選擇使用適合燈框的料,並開始糊外殼,民間稱糊燈皮工序。
糊燈皮,一定要會使膠。
因為有時要將膠刷在料上,這要看料的承受麵是什麼樣。多了不行,多了沉,影響燈的質量;少了不行,少了貼不住。
同時還要注意有時要先將膠刷在紙上。
因為紙平,好刷,易粘貼。
這道工序很講究觀察。
主要是觀察燈框或燈圈的質量。如果一開始就沒做好,是指“底”沒打好,糊時就非常的費勁。如果打好了底,糊起來就容易又輕便。
這也是萬事開頭難的道理。
貼燈
貼燈,其實這也是裝燈的一部分。
所說的貼燈,是指在燈的外殼或表皮上粘貼色彩鮮豔的花草、動物,或繪出各類雲朵、花邊等等,這就是“貼燈”。
貼燈時要注意的是使貼上的圖案符合這盞燈或這類燈的來曆和習俗,不能張冠李戴,不能隨意貼繪。
貼燈,很講究手勁。
手勁,是指手用在貼時的力度上。
因那時燈已出現形狀,弄不好就將燈的原形破壞了,所以這道工序很講究技藝。
裝燈
接下來,就要裝燈了。
裝燈,指對糊好的燈進行裝飾。
所說的裝飾,首先指在燈殼或燈碗裏裝“東西”。這“東西”其實是燈的內容。比如人物燈或動物燈,都要在燈框製完、糊上燈皮之後開始裝飾的工序。人要符合身份,物要形象逼真。裝不好,就說明河燈藝人沒有本事,或不懂民俗風情。
裝燈時,要仔細檢查燈的有關部分,如有不美、不理想的地方,就要按著自己的想象或民俗的要求,去實現它。
試蠟
試蠟是指在燈的裏外裝裱都進行完畢之後,這時藝人要仔細檢查放蠟的位置,並要實驗。
河燈的下水,主要看能否點亮。如果這一關不過,就不是一盞合格的河燈。試蠟根據不同的河燈選擇不同的蠟燭。
試蠟時,要仔細檢查蠟的質量。
特別是“兩頭”。
一是蠟頂的撚,是否外露,是否可以點燃;二是蠟底。要看蠟底上的插釺是否尖利,便於在燈的底座上插牢。
同時,還要試一試這一類的蠟能否點燃。
試時,不是所有的蠟都點燃,主要是選擇每一種類試一下就可以了。
因為各個種類是同一個作坊所製,所以要試。在一般的情況下,侯俊英河燈作坊是她自己所製的蠟,就不必每一枚都點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