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出人意料(2)(1 / 2)

雖說祖製裏沒有明文規定,但皇上的這一舉動已是大大不同往日的做派,其餘各人心裏也是吃驚,但聽見皇後如此說話,便隻好賠笑坐在一旁。

於是,又有一隊秀女魚貫而入。坐在末位的那拉氏離她們最近,此時卻突然皺了眉頭,眼帶探究的打量著這幾個女子。

這時,就聽見崔公公繼續念道:“赫舍裏·秀珠,廣東按察使容海之女,鑲藍旗出身。”

而秀珠甫一出列,就有一股清冷的梅香沁入心脾,教人精神一震。

原來,這香味是出自於她的身上。

那拉氏心中恍然,不由得多看了秀珠兩眼,又旋即抬頭,往主位上看去,果不其然,就連皇上眼神也被吸引了過來,而皇後卻是依舊神情淡然,看不出喜怒。

那拉氏心裏打了個突兒,一時之間疑惑不止,便豎起耳朵,仔細聽來。

“今年幾歲了?可曾讀過書?”

“回皇後娘娘的話,民女剛剛到了碧玉之年,書讀的不多,隻是略略識得幾個字。”

皇上突然插口問道:“你是喜歡梅花?”

秀珠心知“成了”,於是答起話來便多了一分的自信:“回皇上的話,民女出生之時,便體帶梅香,於是竊以為前世與梅花結緣,便於家中後院種滿了梅花。一到臘月,幽香襲人,月影浮動,別有一番情致。”

孫氏聽了,冷笑一聲,說道:“這臘梅最南便是生於長江流域,而你是出身於廣東,怎麼會識得臘梅?”

秀珠婉聲道來:“娘娘有所不知,廣東原本確實少有人種植臘梅。隻是民女喜歡,便特意差人從鄢陵挑選了上好的種子,又是多年苦心栽培,終於略有小成。”說著,她便從袖口裏掏出一隻秀有喜鵲登梅圖樣的香囊奉了上去。

崔公公看了一眼皇上,便遞了過去。

隻見旻寧略微翻看一下,又湊在鼻尖輕輕嗅了嗅,開口讚道:“不錯,的確是費了心思。”

秀珠一喜,趕忙低頭道:“多謝皇上誇讚。”

皇後順手接過香囊,也是輕輕嗅了嗅,便笑著說道:“但憑這針腳兒已經是細致的了。來,也傳給眾位妹妹瞧瞧。”

孫氏很是不屑,隻瞧了一眼,便說:“皇後娘娘的手藝比這可是精湛多了。”

秀珠立刻接口道:“素問皇後娘娘才德譽滿天下,民女這點小玩意兒,是萬萬不敢與皇後娘娘相提並論的。”

而那拉氏就隻是默默接過,也沒多加細看,又隨手遞給了趙氏。

趙氏接了過來以後,突然“咦”了一聲,似乎是有話要說,卻又有些猶豫著看向皇上。“臣妾瞧著這香囊,怎麼覺得不像是自個兒繡的,反而倒有點像是……用現成的妝花緞做的?”

什麼?!

要知道,妝花緞是供奉皇宮大內的禦用之物,向來隻可以用於賞賜外國使節或者布置寺廟宗堂,而早在康熙元年的時候就規定,軍民是不許使用妝花緞為衣料的。

這樣逾製的罪名壓了下來,秀珠霎時變了臉色,跪倒在地:“皇上明鑒,民女縱然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擅用貢品。”

皇上皇後聽了,均未發話。

反倒是孫氏早已按捺不住,一把奪了過去,摔到秀珠麵前,喝道:“大膽奴婢!反了你了!”

皇上一向不喜歡孫氏,此時見她毫無後妃應有的端莊,便愈發的厭惡起來,皺眉道:“你且退下。”

孫氏還欲張口辯駁,就瞧見連一向和顏悅色的皇後也正冷冷的看著她,於是心裏有幾分的害怕,便悶悶的坐回原處。

就聽見秀珠跪在那裏,梨花帶雨般的哭訴起來:“啟奏皇上,民女所用之物定然不會是妝花緞。隻是民女對妝花緞早有耳聞,聽說此物五彩繽紛、絢麗悅目,便有心請了師傅教導。然而,妝花緞編織起來技藝繁複,是要將長跑梭、短跑梭和吸收緙絲通經斷緯技法的挖花梭,結合運用於提花絲織物的妝彩上。民女就算有心,卻也無力。隻是民女對這妝花緞萬分喜愛,便另外想了法子,運用一般的緞麵,配上妝花緞的編織技巧,自創一種新的繡法兒。”說著,又重新撿起了地上的香囊,雙手呈上:“請皇上明鑒。此物的針腳兒與宮-中所用的貢品,絕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