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井植薰(1 / 2)

井植薰,1911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淡路島一個撐船運貨的船夫家庭。

在井植薰的領導下,三洋集團從1979年開始,年銷售額達到了1兆日元。即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也隻有本田、豐田、索尼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大企業能夠達到這樣的指標。三洋是一個1946年12月才開始起家的“戰後派”,其發展速度之迅猛令人驚歎不已。卓越的銷售業績是對三洋公司經營者的出色經營能力的最好肯定。

堅持學習,勤奮工作

井植薰,14歲小學畢業後就來到大阪,在他姐夫鬆下幸之助的“鬆下電器具製作所”當工人。工作再忙、再累,他也不放鬆學習。在鬆下公司工作時,他讀了8年夜校,前4年學機械,後4年學商業。學習並不意味著死啃書本,社會實踐是豐富知識的大課堂。井植薰一直努力使自己養成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的習慣,遇到問題時,總是追究“為什麼”,以此來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井植薰任總經理後,身邊有六台錄音機,家裏兩台,公司一台,在大阪和東京的小汽車上各一台,還有一台袖珍便攜式的錄音機出差旅行時使用。

不論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都能很方便地播放錄有業務會議等重要信息的磁帶,效率比看文件大大提高。在任總經理後的10年時間裏,井植薰共積累了工作磁帶約3500盤,經過分類後,都保存在書房裏,一旦需要,隨時可以取出來使用。

參考汽車方向盤來設計收音機的外殼

三洋在當初開發新型塑料收音機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解決收音機的外殼問題。當時的外殼都是用木頭做的,但木製外殼工序多,很多要手工來操作,所以成本很高。不降低外殼的成本,要做到每台收音機售價1萬日元幾乎不可能。三洋隻好就近尋找替代材料,恰巧當時塑料作為一種嶄新的材料,開始在許多部門推廣應用,三洋決定采用塑料外殼,因為塑料將隨著石化工業的發展而日趨廉價,並且經過加熱處理能一次成型,適合批量生產。

但塑料抗熱性差,使用時間一長,電子管和變壓器產生的熱量都聚集在外殼上,很容易引起外殼變形,他積極著手開發耐熱性強的塑料。

“買一輛克萊斯勒轎車吧。”井植薰突然向當時的領導歲男建議。

“幹嗎?你想坐?”歲男對這個無關公司眼前問題的要求很驚訝。

“不是,我要用它在方向盤上的孔罩。”

“做什麼用?”

“我想參考它來設計收音機的孔罩,如果是自己閉門造車,肯定要花很多時間,有它參考就大為不同了。”

歲男爽快地買下了一輛,井植薰即對其孔罩進行探索研究,經過很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終於成功了。1952年3月,三洋期待已久的新型塑料收音機終於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