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夜是心聲(1 / 2)

盡管笑口常開,包正是一個心事很重的人,卻很少做夢。也許是平時思慮太多,反而沒給大腦留下什麼空間在無意識狀態下自由發揮。隻是最近,他已經接連夢過兩回——而這兩回夢裏,居然都有公孫澤!

包正自認為是一個聰明而豁達的人,無論是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過去,雖自由卻迷惘、但好在全憑自己作主而了無遺憾的青春,還是目標尚不確定但走向清晰的未來,他一向喜歡清醒而積極地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包正從小就跟隨母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得不隨遇而安,而這過程中他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一切——無論陽光還是黑暗,無論人心或者是非。因為,當你無力改變外麵的世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如果不是改變自己的本性,那隻有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自己的心態。

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從小“沒有”父親的他,小小的心靈曾多麼希望生活在一個安全穩定、路徑明確、所有人都遵守交通規則的世界——就象新聞聯播裏的世界,這樣可以讓毫無庇護的母親和他以最小的代價爭取相對公平的機會。可是,聰明絕頂的他很快就發現,規則都是用來保護強者的。除了頭腦他一無所有,如果要給母親一份安穩、幸福的生活,他隻能用唯一的武器——頭腦——與不同年紀、不同背景、不同強弱的人競爭,勝負得失中,他漸漸懂得一個人的能力就體現在用智慧打破規則、爭取相對公平的結果——而積極的心態可以讓頭腦更好地發揮去爭取勝出,也讓無可奈何時的失敗更容易忍受。

他這種樂觀的現實主義精神也體現在他的感情生活裏,早熟的他從母親那裏形成了“女人是需要保護的”、“女人是需要嗬護的”、“女人是需要哄的”諸多理念,讓他形成了積極活躍、幽默開朗、紳士兼騎士型的獨有風格,加之陽光帥氣的外表,從中學到職場所向披靡,為他贏得諸多芳心的沉醉迷戀。

但令所有朋友、甚至包媽意外的是,這麼富有魅力的包正直到三十二歲的“大齡”居然一直“孤家寡人”、後宮無主。不拘一格的他,身邊從來都不缺乏迷迭香一般的異性芬芳,隻是沒有一枝玫瑰成功俘獲他的心,讓他覺得可以安定下來。

每次他都會被那些謎一樣的女子吸引,聰明的、敏銳的、堅強的、狡黠的、善解人意甚至賢慧的,但往往在一段交往後,當謎不再有深度,他的愛便不再有溫度,他會不自覺地將雙方的關係保持在一定距離,再難拉近。他試過很多回,給那些曾令自己心動的女孩子機會、也是給他自己一個機會。但是不知為什麼,每次總是差那麼一點點,在最後他無法說服自己“就是她了”、“此案終結”吧。

多少次他捫心自問:是自己還沒最後下定決心穩定下來嗎?鐵血尚未沸騰,丹心仍是寂寞。他甚至懷疑,是不是會有一種相伴,能讓他如此憧憬,渴望攜子之手、終老一生?可能,總是有那麼一點點擔心,或是不甘心。

如果有一個人,可以讓他放心地、心甘情願地放在最靠近心靈的地方、一起並肩打開未來之門,他希望那是一個可以同他一樣強大、智慧、豐滿的生命,就象舒婷詩中的另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枝葉在空中相觸,心如根在地下緊握在一起。這樣的人才可以與他站在一起,驕傲而勇敢地麵對這個平庸而喧囂的世界,讓看似平淡的生活有內在的充盈和豐富的色彩,讓他們的頭腦和意誌有心的引導而不會迷失方向。

看來,貌似超級現實而世故的自己,其實骨子裏太過浪漫?又或者,對於感情太過較真?每一個家庭都是這樣建立的,他也不可能一直這樣蹉跎下去,隻是一味地等待那“另一株木棉”。

來德城前夜,包媽曾跟他談過這個問題,他這輩子最不想違逆的人就是這位母親大人。他理解包媽的心情,尤其是孔雀王的變故,讓包媽一夕之間“偉大的母親”上線,決定要讓他們一向比較自由放任的生活按世俗說法“正常”運轉起來。所以,包正要在“正常”的年紀結婚生子,要在35歲前娶媳婦兒——包正甚至懷疑,母親潛意識裏是不是想在孔雀王離開前抱著孫子為他送終?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包正也想安定下來,他幾乎承認自己對感情和婚姻的期望太高了,也幾乎已經放棄對另一株木棉的等待。

可是這一切在遇到公孫澤之後,有些不那麼清晰卻致命地關鍵的地方,悄悄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