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虞姬問答(1 / 2)

門一開,小Q捧著電腦推門而入——原來他一邊打著電話、一邊就跑過來了!包正大喜,忙把桌子給他清出一大塊兒來,兩人擠在筆記本的屏幕前快速“回放前情”。小Q道:“昨天你說完,我就上網找跟這家《德城每日新聞》報紙有過關聯的小夥伴,幫我人肉一下這個報社當年的編輯陣容。小夥伴們很賣力,有人就把2002年到2005年那家報社的通訊錄給扒出來了。那篇報道在社會新聞版,所以我立馬把社會新聞組的記者打一清單,一共五個人,我又把重點放到這裏麵唯二的兩個男記者身上去……”

包正微微一笑:“好聰明!”小Q得意地一笑:“那當然!從那張相片可以看出,當時記者是站在非常靠近死者的地方拍下這張相片,對於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新聞,一般女記者肯定就意思意思而已,誰願意走那麼近到一個死了多少天的屍體身邊去拍照?不過,就此我隱隱地嗅出那名男記者可能潛伏的陰暗屬性,在此不表!”

包正一敲他的頭:“快推進案情!”小Q忙道:“是!那兩名男記者,一個確實不知所終了,但另一個就是這位袁笑天,當年就離開那家報社了,但老天幫忙,他居然還在咱們德城。”包正沉思道:“你確定是他寫的這個報道——而不是另外那個失聯的?”

小Q得意地說:“那是!老實講,剛開始我還不確定,但沒辦法,就這麼一個可以找得到的,咱總得試一試吧?我就讓小夥伴們去挖了下他現在的‘行情’,結果有了一個巨大的發現!你猜怎麼著,這家夥現在居然成了一個網絡作家!他寫的網文那叫一個爛,傻白甜到不忍目讀,基本不需要邏輯、沒有情節、全篇就是意淫他的女主和男主多白蓮花,整天在火星上談情做愛插科打諢就夠了——你說這樣的文還真有人讀,是不是現在人腦都退化到隻能理解這種《故事會》文章水平的文學時代終於到了!但有一點講良心說,他還真比大多數網文作者強那麼一點點,就是他的很多梗還不全是跟猴子做愛生造出來的,有些還真是他當年搞新聞時積累的素材,結果這個死屍的案例居然就在他的故事裏翻到了!”

小Q調出一篇小說,果然有一章寫一名老人死去多日的情節,隻不過把楊家窯換成張家窯、把老人的名字從楊在漁改成張在漁、線索裏還真有烏盆——不要更明顯好嗎?當然,這作者把故事背景搬到了民國、死因也成了連環殺手,但反而是這名字就那麼輕易地透了底兒。小Q得意地敲著屏幕:“怎麼樣?錯不了——就是他!現在網名叫什麼‘虞姬天下雄’,據說還一大觸呢!”

大觸——就是超犀利的網絡寫手!還有更不靠譜的嗎?

包正一拍他肩膀:“不錯!怎麼能聯係上他?”小Q有些為難了:“你是要見麵?還是在網上聊聊就可以?聊的話我已經拿到了他的QQ,但是見麵可能比較麻煩——畢竟沒什麼交情。”包正問:“可以視頻嗎?”小Q搖頭:“這麼一看臉的時代,太敏感了,一般人都不願意。”包正難得地妥協了:“那就QQ吧!”

沒想到,小Q在網蟲屆還算小有名氣,虞姬在朋友的介紹下居然接受了小Q的邀請,兩人在QQ上寒暄起來,開場奉承起三十層高樓後,包正接替小Q開始正式話題。

包正:“你的大作中有一處提到張家窯那個張在漁的梗,還能更假一點嗎?就算我不讀書,我一看都能猜到是包青天的烏盆案上抄來的,太有損您的江湖大名了吧?”

虞姬:“小兄弟,說話注意點啊!念你初犯我提醒你,跟你說話的可是專業媒體出身、有新聞素養、文學修養、藝術涵養和追求的人,我能犯那麼二的蠢、留那麼明顯的疤嗎?這可是我在現實生活裏、在我早年親身的采訪中真實發生過的案子,有半絲半毫的剽竊我把頭給你你要不?”

包正:“你還是自個留著吧!我隻是好奇,那烏盆真的發光?跟故事裏說的一樣?”

虞姬:“真的呀!我都見過,沒那麼亮,影影綽綽有一點,被人說的很懸。”

包正:“不會真是人骨頭吧?”

虞姬:“不會。”

包正:“這麼肯定?就跟你查過似的,沒準裏麵真有鬼。”

虞姬:“我沒查過,但當時政府還真檢測過,要說對於一個謠言政府這麼較真負責任還真不多見,我記得當時還專門出一公告呢。因為那一批烏盆用的就是楊家窯旁邊的土,那兒以前就是海邊,所以會摻雜些蝦呀、蟹呀的骨頭殼什麼的,因此有些鈣、磷礦質元素在裏麵,到晚上會發磷光,沒什麼大不了的。當地農民不了解,以訛傳訛,說什麼有鬼——哪兒有鬼?我去過,連個鬼影子都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