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帝位後的朱元璋,心態開始發生變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所有帝王的一貫思維,隻不過在朱元璋身上更變本加厲,更刻薄寡情。本來第一個要收拾的是獨攬大權的丞相李善長,因為李嫉恨劉伯溫,朱元璋就選擇劉伯溫充當殺手。他心裏應該明白,讓他出來收拾李善長,既是利用,也是試探他的忠誠度。他一旦受命或可減輕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則齒寒,此例一開,以後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元老就會換另外一副麵孔,此等不義之舉,按劉伯溫的個性是絕不可為的。正因為如此,第二年他就請退,告老還鄉了。

劉伯溫雖歸老於鄉,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強,人不在身邊反覺難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後快。劉伯溫也知道朱元璋對他不會就此放心的,所以他把兒子留京為官,算是人質。而且朱元璋每年歲暮都將退休的劉基之子璉,宋濂之子允載,葉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機等召去京師,接見於便殿,噓寒問暖,“親加訓誨,燕語如家人。”實則是要暗中控製。故此,退隱後的劉伯溫異常低調,即便如此,最終還是未逃脫朱元璋的算計。

朝廷方麵,李善長為朱元璋所忌,已經自動退休,胡惟庸與李善長同鄉,因李的舉薦而成為丞相。其實,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長外另一丞相人選問題征詢過劉伯溫的意見,劉就不看好胡惟庸,胡惟庸因此對劉伯溫懷恨在心。後來終於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報複的機會。

當時甌、閩間有一條狹長的地域叫談洋,該地區是鹽販、盜賊聚集的地方,方國珍便是從這起兵反叛的。劉基委托兒子劉璉上奏,建議應在該地區設立巡檢司以控製管轄該地,使那裏的刁民無機可乘,不能互相勾結或脅迫戍邊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書吳雲彈頦劉基,反指淡洋踞山臨海,有君王之氣,劉基想要謀取作為自己的墓地,當地百姓不答應,便想要在那裏設置巡檢司為難當地民眾,才導致該地區形勢迅速惡化。

朱元璋對此事不置可否,隻是命令下傳此文讓劉伯溫知曉。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是一種脅迫,如果沒有合適的反應,謀反的罪名就會臨頭。劉伯溫於是隻好赴京親自上朝拜見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假裝全然不過問此事,劉伯溫既不能辨白,又不敢離京。不久便發病了。此時胡惟庸攜帶補藥前來探望病情。劉基吃了胡惟庸拿來的藥後,頓時感到有如拳頭大小的石頭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劉基又利用空閑時間把這件事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舊不過問。又過了三個月,病情更加惡化。朱元璋派人前去問候劉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讓他乘坐傳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鄉。不久後,一代絕世奇才就這樣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