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蔡州,治所在今河北汝南。
225顏真卿:《移蔡帖》,見《顏魯公集》卷十六。
226《新唐書》卷一六一《張薦傳》。原文中有這樣的句子:“真卿逮事四朝,為國元老,忠直孝友,羽儀王室。行年八十,被羸老之疾,拘囚環堵之間,顧眄鉤戟之下,呼嗟憤恚,失寢忘食,不知悲翁何以堪此!”
227奉天,今陝西乾縣。
228大梁,即今河南開封市。
229李皋:《請表太師顏真卿忠節疏》,《顏魯公文集》外集卷五。疏文語謂:“所悲去古日遠,澆風蕩浮,多苟偷生,曾不顧節,使忠孝寂寞,人倫憔悴……今顏真卿……發揮教訓,近冠青史,遠紹前賢。夫日月麗天,幽明向燭,忠烈耀世,回邪革心。”
230如戎昱,曾吟有《聞顏尚書陷賊中》一詩,詩中有“能持蘇武節”之句。見《全唐詩》卷二七〇。蘇武,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欲其投降,多方威脅利誘而不得如願,遷往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蘇武曆盡艱辛,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始得獲釋歸漢。
231《舊唐書》卷一二八《顏真卿傳》載有德宗得知顏真卿殉國後的自責、傷悼之語:“朕致貽斯禍,慚悼靡及。”
232《舊唐書》卷一三《德宗本紀》。
233穆員:《為留守賈尚書祭顏真卿文》,《全唐文》卷七八五。文謂顏真卿許州撫叛似“居鯨之腹而刳其腸,履虎之尾而拊其背”;“昔者仰挹重名,遐跂明德,邈焉當代,如望古風,敬慕高風,感悼大節,卓爾不朽,凜然如生,巨猾殲夷,幽魂昭奉,靈車歸路,千裏同悲。”
234《新唐書·顏真卿傳》“讚”。
235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七,《歐陽文忠公集》卷一四〇。
236米芾(1051—1107),祖籍今山西太原,出生於今湖北襄陽,後曾遷居今江蘇鎮江。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
237米芾:《書評》,《寶晉英光集》補遺。
238朱長文:《墨池編》卷三。
239李陽冰: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今安徽亳州人。唐代文學家、書法家,長於篆書。
240蔡襄(1012—1067),字君謨。原籍福建仙遊,後遷居莆田。北宋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四大書家”。
24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
242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
243鮮於樞(1256—1301),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今北京人(一說薊縣人)。生於今河南開封。元代書法家。
244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今湖南茶陵人。明代詩人、書法家。
245董其昌(1555—1636),今上海鬆江人。明代著名書法家。
246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十樵。今河南孟津人。清初書法家。
247傅山(1607—1684),字青竹,號公它、石道人、朱衣道人等。今山西陽曲人。清初醫家、書法家。
248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等。今山東高密人。清代書法家。
249錢灃(1740—1795),字東注,號南園。今昆明人。清代書法家。
250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默庵。福建汀州人。清代書法家。
251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今湖南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
252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浙江紹興人。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
253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鬆禪,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別號無放閑人、瓶庵居士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書法家。
254參見王連富《小議顏真卿書法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