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曆史,近年來,我們聽到最多的無疑是“回到現場”。盡管我們都知道,“回到現場”本身是一件無法實現的事情,它隻是我們懸掛於頭頂,奮力想達到的目標。但是通過一些方法,確實是可以離“曆史現場”更近些的。
民國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在中國文化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近幾年,也許是因為民族“尋路”的回歸,作為辛亥革命尋路嚐試建立的民國,一直是我們的關注重點。其中,尤其是那些學貫中西、個性鮮明的大先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不少驚歎。不過,有一個現象,那就是,介紹他們的書籍裏,都不多不少地滲入了當下撰者著眼於時弊而加入的個人傾向性看法。這些看法精彩、智慧、犀利,對當下的針對性非常強。但亦因此,由於撰者主觀的過多介入,離“曆史現場”的距離那還真不好說。
針對此,我想,對民國大先生群體的認識,有沒有一條離“曆史現場”近些的路子呢?
於是,本書就在這樣的嚐試下誕生了。
本書選取了兩個視角:
一是大先生看大先生。即民國時期大先生們的相互記錄、悼念或者回憶性文字,這些第一手的文字,無疑是更能抵近大先生們的文字。因為,他們相互都有著具體的工作生活交往,他們能夠提供許多後人無法體味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就是大先生們一個截然迥異形象的有力證據。
二是大先生們的自述。這部分內容涉及大先生們自小成長或一生中重要經曆的部分,都是極其珍貴的了解他們的材料。
同時,本書在編撰形式上,對“講述者”和“被述者”的關係進行了一定梳理說明,這樣可以使讀者知道二者當時的具體交往情形,從而對這些記錄文字有一個自己的判斷。
總之,這是一本直觀、直接的了解大先生們的書。通過閱讀,也許你會發現,原來大先生們那麼逗、那麼可愛……
但,你也會發現,原來大先生們也有那麼多的不合時宜、那麼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