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一生勞碌。青年時代在南洋為事業打拚,50歲掌權邵氏兄弟公司,70歲正在香港電影圈裏呼風喚雨,80歲還能領導無線在與亞視的對抗中連連告捷,90歲仍不言退,再戰商場屢出奇招。如今,邵逸夫已是100多歲的老人了,他的人生,終於從繁華開始趨於平靜。
百歲的邵逸夫身體依然不錯,除了走路需人攙扶,另有些耳背之外,並無其他大礙。有人曾向他討教養生秘訣,他笑說:秘訣有三,一是勤奮工作,二是笑口常開,三是每天練功。
邵逸夫的生活一直非常規律而嚴謹。他聲稱自己有“三不做”:一不賭錢,二不喝酒,三不做不正常的事,這樣才能保證心態的平和與身體的健康。老來尤其如此,他每天堅持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遊泳,還會讀報一小時。
每天練氣功是邵逸夫的必修之課。邵逸夫練氣功,始於1977年、他70歲的時候。他在美國結識了一位姓蘇的醫生朋友,精通中西醫術。蘇醫生自己就是練氣功的受益者,推薦邵逸夫也練氣功,並為他介紹了一位氣功師。
氣功之道,入門不易,要學到身體出現“氣感”,方可入境。許多人因為不得要領,掌握不了放鬆之道,氣感始終不能出現,多有半途而廢者。但邵逸夫以堅強的毅力和耐性,始終不放棄,終於在半年之後,打坐的時候出現了氣感。自此,才漸入佳境,越來越輕鬆自如了。
邵逸夫說,如今打坐3分鍾,全身猶如一股熱氣罩住一般。一打坐,尾骨就會有熱氣升上。這股熱氣,像個溫度計一般往上升,升到腰、背、頸、頭頂,然後落入鼻心,再落下去到丹田,最後就練成一條循環不斷的帶子。
長期修煉氣功,使邵逸夫體健神足,四肢靈活,思維敏捷,記憶甚佳。過去,因為勞動強度高,邵逸夫是要吃人參補身體的,而從練氣功以來,已經完全不需要了,氣功的效果比人參還好。
邵逸夫外出時,隨身都要帶上一隻小板凳。小板凳呈梯形,前窄後寬,凳麵前傾。常人坐上去,馬上就會滑下來。而邵逸夫每天必坐在上邊練氣功,穩如泰山。
常年的鍛煉,令邵逸夫的身體十分硬朗。一次,他要到西藏去。內地政府官員看他年事已高,高原空氣稀薄缺氧,恐有危險,特意為他準備了氧氣袋,還增派兩名年輕醫生隨同前往。玩了幾天,邵逸夫一身輕鬆高高興興回到北京,隨同的醫生卻病倒了。這件事,一直被圈內人傳為美談。
如今邵逸夫雖已年逾百歲,卻是人老心不老。愈到老年,幡然悟道,心胸愈發豁達開闊。他喜歡看以搞笑聞名的《憨豆先生》,以保持自己開朗的心境。
至於飲食,邵逸夫幾乎百無禁忌,甚至牛排、生魚片也照吃不誤。令許多年輕人都望而興歎。
邵逸夫老來還喜歡遊山玩水,讓山水頤養自己的性情。遊山玩水,能開闊胸襟,親近自然,擁抱健康。
2006年,已經99歲的邵逸夫與夫人方逸華一起到雁蕩山遊玩。抵達溫州機場後,就直接坐車去雁蕩山景區。到達景區,要求馬上前往靈峰景區。大家都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且旅途勞頓,勸他稍事休息。但邵逸夫不聽,馬不停蹄趕到了靈峰。一路上,感受著雁蕩山秋日的涼風,飄香的丹桂,秀美的景色,邵逸夫神采奕奕,全不知疲憊。遊人中有認出他的,向他揮手致意,他也熱情微笑,頻頻揮手。
2007年,邵逸夫百歲大壽之際,他又同夫人遊覽了龍遊石窟,並饒有興趣地觀看了富有龍遊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不停地點頭、微笑、鼓掌。參與演出的隊員們,有許多就是當地農民。演出獅子、貔貅舞時,需要連續在地麵上翻滾,而當地剛剛下過雨,地上都是雨水,舞罷,隊員渾身都濕透了。但一位農民演員興奮地說:“我們家鄉的小學就是邵逸夫投資建的,今天,這位百歲壽星來龍遊石窟,真是千載難逢,為了表達我們士元人的感激之情,盡管天下著雨,地麵也滑,但大家今天都舞得特別起勁。”
近些年,邵逸夫走了許多地方,如張家界、桂林、洛陽、漳州等地。體力充沛,興致高昂,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位百歲老人。